-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胆脂瘤型中耳炎讲解材料.ppt
相关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术后) 护理诊断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3、跌倒的危险 与术后头晕及直立性低血压有关。 患者无跌伤。 1、卧床休息, 2、使用床栏, 3、留陪护, 4、呼叫器放于易取处。 患者暂时卧床休息,无跌伤的可能,暂时无法评价。 4、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头痛及术后眩晕有关。 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 1、备呼叫器于病人易取处。 2、协助生活护理。 3、指导家属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患者适应床上进食与排便。 5、潜在伤口出血 与手术创伤有关 伤口无活动性出血。 1、观察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2、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术后3—5天,伤口敷料有少许渗血。 相关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术后) 护理诊断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6、并发症 恶心、呕吐、面瘫 与手术创伤,面神经受损、水肿、受压有关。 恶心、呕吐停止,面神经受压情况逐渐恢复,避免暴露性结膜炎的发生。 1、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激素抗炎,减轻水肿治疗。 2、眼睑闭合不全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 恶心、呕吐停止,面神经受压情况暂时未完全消失。 7、潜在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 不发生潜在并发症。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 、意识情况。 2、对疑有颅内并发症患者,头痛时不可随意给止痛片,以免掩盖症状。 患者暂时未发生潜在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部解剖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传导声音的主要器官。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等四个重要部分,是人体含气腔之一,其容积约2毫升,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鼓室是中耳功能的主要部分。 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 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6~8周),为较常见的原因; 鼻和咽部的慢性病灶,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 咽鼓管长期阻塞或功能不良。 常见致病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常为混合感染。 病理分型 单纯型:最多见,又称粘膜型。病变局限于鼓室粘膜;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 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病变深达骨质,有骨质破坏(听小骨、鼓环、鼓窦、乳突可发生坏死),肉芽或息肉形成。多有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胆脂瘤型:非真性肿瘤;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内含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病理分型 疾病的临床表现 耳部溢液 听力下降 头痛 耳鸣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 临床 表现 胆脂瘤型中耳炎 非真性肿瘤,为中耳腔内一囊性结构。 为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内含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可破坏周围骨质,导致颅内、外并发症。 破坏原理:⑴.对周围骨质直接压迫; ⑵.产生多种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质; 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 胆脂瘤分类 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为胚胎组织遗留在颅骨内而形成。 后天性胆脂瘤:为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侵入中耳腔形成。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形 成 学 说 袋状内陷学说; 上皮移入学说; 胆脂瘤可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也可单独发生 。 胆脂瘤形成机制 1.袋状内陷学说: 咽鼓管阻塞 中耳高负压 粘膜充血肿胀,中上鼓室之间的狭窄通道阻塞 上鼓室高负压 鼓膜松弛部陷入上鼓室形成囊袋,袋内上皮脱落,堆积 形成胆脂瘤(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形成机制 胆脂瘤形成机制 2. 上皮移入学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 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 外耳道及鼓膜的上皮移行入中耳 上皮脱落、积聚 胆脂瘤形成(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2、上皮移入学说 临床特点 胆脂瘤型: 1、耳流脓:长期持续性,呈多少不等,有“豆渣样物”,特殊恶臭(臭腐乳); 2、穿孔: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 性穿孔,并可见灰白色鳞屑状豆渣样物,奇臭。 3、耳聋:传导性(较重),晚期病变波及 内耳,产生混合性聋; 4、CT片:骨质有破坏,较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以上分型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因分型不同治疗不同,但无明显分界,可互相移行。 胆脂瘤CT 治疗 ⒈ 单纯型:非手术 ⒉ 骨疡型:先非手术治疗,再手术。 3.胆脂瘤型:尽早乳突根治术,预防并发症 手术目的:⑴清除病灶; ⑵重建听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