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二新人教版
“仁政” 基本解释:最早是孔子提出为政以德 孔子 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 发挥 孔子 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 “仁政”: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 霸道:履行强权,滥用武力。 百家争鸣局面什么时候结束? 秦的统一(焚书坑儒) 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无为而治”: “无为”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法不阿贵:大白话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不阿谀贵族,刑律对大夫这样的大官也是有效的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含义 诸子百家:__________时期,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春秋战国 争鸣:指当时诸子百家代表____________ _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提出自己的主张,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本阶层或政治派别 (1)经济领域: 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领域: 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 受到各诸侯统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 变化。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井田制 周王室 “士” “学在民间”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1.儒家学派 (1)春秋时期:孔子 A、孔子的生平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万世师表”“至圣”“六经” “七十二贤”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杏坛 孔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 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 同文门 孔林 至圣林 孔子及其家族的 专用墓,也是目 前世界上延时最 久、面积最大的 氏族墓地。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府 圣府大门 1.政治思想: 核心:“仁” (含义: 即“爱人”,“仁者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别人) “克已复礼”(对自己) 2.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 B 、孔子的思想 实现“仁”的方式 教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教育方式:首创私学 “仁” 与 “礼” “以德治民”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局限性: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2)具有进步性: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思想 1 .政治主张: “仁政” 3 .人性论: “性本善”论 2 .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孟子 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一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一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一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人民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课件北师大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一新人教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二新人教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课件北师大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一新人教版.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二新人教版.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