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鲫耦合养殖技术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鲫耦合养殖技术的研究

稻—鲫耦合养殖技术的研究   摘要 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2.27 hm2的低洼稻田中,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0 m、深1.5 m的环形沟,进行中稻与湘云鲫同位耦合养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产稻谷20 838.6 kg,平均为9 180.00 kg/hm2,与普通中稻种植平均产量相当;共收获湘云鲫1 452.0 kg,平均为639.65 kg/hm2,平均纯利润为2 965.81元/hm2,投产比1.00∶1.86。   关键词 中稻;湘云鲫;耦合;养殖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4.2;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68-01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于2012年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高兴村进行了2.27 hm2的稻—鲫耦合养殖技术试验,共产稻谷20 838.6 kg,平均产量为9 180.00 kg/hm2;共产湘云鲫1 452.0 kg,平均产量639.65 kg/hm2,平均纯利润为2 965.81元/hm2,投产比1.00∶1.86。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稻—鲫耦合养殖技术试验稻田面积为2.27 hm2,稻田地势较低,每年只种1季中稻后即被雨水自行浸泡,当地称之为冬泡田。供试湘云鲫为荆门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大规格越冬苗种,苗种规格为15~20尾/kg,尾重50~65 g。供试稻谷品种为德优8258杂交中稻,该品种茎秆粗壮,抗倒、抗病能力强,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穗层整齐,产量稳定,稻米品质优良,是荆州、荆门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主要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稻田工程建设。2011年11月底开始进行稻田田间工程建设,在稻田四周用机械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宽2.0 m、深1.5 m,沟壁与沟底面呈60°倾斜;所挖土方用以加高加固稻田田埂[1]。在靠近主干道的环形沟一边预埋上水泥函管,方便农业机械进出和操作。在稻田进水口渠首安装有双层过滤网,第1道网目20目,第2道网目40目,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和杂物进入稻田;排水函口安装有铁丝防逃网,防止湘云鲫顺水流逃逸[2]。2011年12月上旬完工后,即向田中注水,淹没田面,一直到湘云鲫投放时,除了重新检修防逃渠首外,稻田中未进行其他操作[3]。   1.2.2 湘云鲫苗种投放。试验用湘云鲫系从荆门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购买的大规格越冬苗种,苗种规格为15~20尾/kg,尾重50~65 g,2012年3月22日一次性投放268 kg,平均118 kg/hm2。湘云鲫苗种在装运前1 d开始停食,并进行了拉网集中锻炼2次。苗种体形匀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没有伤病;苗种供应单位离试验稻田约55 km,运输时间1.5 h,运输采用活鱼车加气泵曝气增氧,投放时没有苗种死亡,运输成活率100%。湘云鲫苗种在运抵试验稻田后,先把彩条布沉入稻田环形沟中,形成一个临时的“容器”,在计算了彩条布中的水体体积,测量稻田水温17 ℃后,将鱼苗放入,再加入食盐,搅对成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10 min后,撤除彩条布。   1.2.3 稻谷栽插。5月8日开始整田,5月12日插秧工作完成。稻谷在种植之前,先缓缓降低稻田中的水位,使湘云鲫全部进入环形沟中后,再将田面与环形沟交界处人工垒起一道小埂,防止机械整田时泥浆进入环形沟,避免湘云鲫被浑水“沧死”。种植的稻谷品种为德优8258杂交中稻,栽插的原则是宽行窄株、沟边密植,株行距为16.7 cm×26.7 cm,每蔸插2粒谷苗,在靠近环形沟的边界区,可充分利用稻谷边界效应和边行优势,因此要适当密植,株行距为16.7 cm×20.0 cm,确保基本苗180万蔸/hm2左右[4-6]。   1.2.4 日常管理。稻田在秧苗栽插前要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秧苗正桩后要及时人工铲去田块与环形沟之间的小埂,并适时加注田水,让湘云鲫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晒田时要注意每天适当向环形沟中补充新水;施追肥时采用分片施肥的方法;期间在6月28日和7月14日共用药2次,喷施药剂为康宽。在稻谷喷药时了加深稻田水位,喷药时间均为晴天上午进行,喷施时喷嘴向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与普通中稻管理相同[7-9]。   秧苗刚插完后,需7 d左右才能加深水位,这期间要注意防止环形沟中的湘云鲫缺氧死亡,采用向环形沟中边排边灌的方法,保持每天加注新水1次,在稻谷晒田时也同样操作;稻谷喷洒药物时适当加深水位[10]。   鱼苗下田后,于4月8日水温达到22 ℃时开始将麸皮和豆粕混合后投喂,投喂点选择在稻田南北两边的环形沟中间位置,投喂区4~5 m,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一旦发现有剩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