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者质疑高技术武器的作用等
美学者质疑高技术武器的作用等
近日出现的一个视频短片在世界各国防务界引起了纷纷议论。该短片是美国著名军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拍摄的一部舰载无人机方案演示短片。业界认为,如果这种新型舰载无人机能够尽快造出,无疑将对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的X-47B舰载无人机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老实验室的新方案
略微了解国际航空业的人都会对“臭鼬工厂”这个名字耳熟能详。“臭鼬工厂”不是一家工厂,而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预研的实验室。60多年来,美国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航空器都出自这家实验室。现在,这家实验室将目光又瞄准了舰载无人机。
在上述视频短片的开始部分,洛?马公司首先自豪地回顾了该公司研制的几种经典无人机,接着便展开了这种设想中的无人机画面。根据此前洛?马公司透露的资料,该型无人机被命名为“海幽灵”,据称有以下几大优点:
首要的优点是,这型无人机将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成熟技术,从而大大节约研制和装备成本。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洛?马公司研制的F-35C“闪电”舰载战斗机和RQ-170“哨兵”无人机的技术。美国《外交政策》等多家媒体据此解读为,洛?马公司将利用RQ-170上的某些无人机技术和F-35C上的某些舰载机技术,如尾钩、起落架、折叠翼、防腐蚀设计等。从设想图和视频短片看,“海幽灵”无人机也采用了与RQ-170无人机类似的飞翼式气动布局、机体上方进气道、进气口格栅屏蔽等设计。
另一大优点就是隐身。RQ-170采用的飞翼式气动布局原本就具备利于隐身的特性,再加上F-35C这种第五代战斗机上隐身技术的支持,洛?马公司对“海幽灵”无人机的隐身性能确实没有理由不自信。
据洛?马公司介绍,“海幽灵”的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颇为出色,实现了一个操作单元可以操控多架“海幽灵”无人机;且该机的模块化程度很高,可以随时更换软硬件系统。
美国专家还注意到,与RQ-170相比,“海幽灵”无人机没有翼根处硕大的鼓包。专家据此认为,“海幽灵”在机载电子设备小型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洛?马公司特别强调,“海幽灵”无人机最突出的能力就是情报、监视和侦察。这不仅由于该机上的传感器颇为先进,还因为该机长达7小时的滞空时间可确保长时间对目标进行监视。
竞争对手都很强劲
当媒体记者问及“海幽灵”无人机何时试飞时,洛?马公司的女发言人回避了这一问题。不过,根据此前已经报道出的相关新闻,外界还是能够揣测出一些端倪的。
据介绍,“海幽灵”无人机是洛?马公司参加美国海军“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项目的竞标方案。目前在这一项目上,美国诺?格公司已经远远走在了各竞标公司的前面。其研发的X-47B无人机不仅已经开始试飞,而且开始了上舰测试工作,因而X-47B的改进型号会在这次竞争中占据很大优势。同时,波音公司也计划在其原有的X-45C“幻影线”无人机的基础上,改进出“鬼怪鳐鱼”无人机参加竞争。
根据美国海军此前公布的计划,到2016年这个项目的无人机就要装备部队。而与上述几家业界对手相比,洛?马公司的进度未免有些落后。到目前为止,该公司连“海幽灵”的实体样机都还没有造出,其能否让这种无人机达到其许诺的性能并完成中标,还有待观察。但也有专家提醒,洛?马公司积极竞标这一动作本身,就足以刺激美国航空工业的继续发展。事实上,正是这样的良性竞争格局托举起了美国航空工业今天的世界霸主地位。个中的理念和经验,颇值得他国学习。
无人机被棍棒打败?
这边,美国着力发展高科技战争产品,但很多国家却对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高科技产品呲之以鼻。早前根据《国土报》等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和美国的多位专家近日纷纷撰文,质疑以色列国防部为了政治利益夸大“铁穹”系统性能的做法。据这些专家计算,“铁穹”系统拦截火箭弹的成功概率仅为5%,远远达不到以色列军方所宣称的85%的水平。对此,以色列军方除声明这些专家提供的部分数据计算有误外,还辩称某些资料属于军事机密,无法公开。
众所周知,以色列“铁穹”系统是为了拦截哈马斯发射的“卡桑”火箭弹而设计的。这些自制火箭弹简陋粗糙,但却能给以色列带来如此尴尬,着实令人惊讶。事实上,类似的高技术武器在低技术面前碰壁的新闻近年月时常出现,也引发了一些学者的思考。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会用什么武器――棍棒和石头。”爱因斯坦在冷战核对峙中对人类发出的这句嘲弄性警告至今犹在耳边,而且重新引发了某些学者的热议。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罗莎?布鲁克斯就以这句话为引子,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撰文,提出了“棍棒和无人机”的悖论。
布鲁克斯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人类武器发展史,指出人类武器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交互递进的过程,拥有技术优势的军队往往会获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