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的研究
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的研究
摘要 Q优6号具有产量高、米质好、适应性好等优点。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促进水稻高产的密度、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和氮肥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Q优6号稻谷产量以10.5t/hm2以上为目标,优化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为1.2080~1.2296万株/667m2,施氮肥(纯氮)9.862~10.138kg/667m2,分3次施用(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磷肥(五氧化二磷)6.052 5~6.367 5kg/667m2,施钾肥(氧化钾)8.972~9.528kg/667m2。
关键词 水稻;Q优6号;产量;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S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182-03
Q优6号是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籼型超级杂交稻新品种,不仅产量高,且米质优、适口性好、耐肥抗倒。整精米率65.6%,长宽比3.0,垩白粒率22%,垩白度3.6%,胶稠度58mm,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为科学寻求Q优6号最佳农艺组合方案,笔者进行了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7年3~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董家居委会6居民小组进行。试验田为灰棕紫泥土,前作为紫云英,2006年以前为榨菜田,2004~2005年连续2年稻草还田,肥力中上,在此试验前未进行任何肥料试验,海拔320m。材料选用籼型超级杂交稻新品种Q优6号。
1.2试验方法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和施氮次数(X5)为参试因子,变量设计水平及编码见表1。
共设36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33m2,区组间作双埂并用微膜覆盖,小区间作单埂并用微膜覆盖,各小区单独排灌,防肥水互相渗透。试验重复2次。
试验田两犁两耙。3月5日旱育秧,4月20日4.2叶龄移栽,种植密度按试验设计执行,窝植2粒苗。氮素用尿素(含纯氮 46%),施1次的为底肥“一道清”(在栽秧前1d、4月20日将水搅浑后施);施2次的为80%作底肥,20%作分蘖肥(于栽后10d、5月1日分区撒施);施3次的为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于拔节期、6月2日施用);施4次的为4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20%作粒肥(于孕穗期、6月20日施用);施5次的为4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15%作粒肥,5%作根外追肥(于齐穗后10d、7月25日进行)。磷肥用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 12%),钾肥用颗粒型氯化钾(含氧化钾 60%),按50%作底肥,50%作穗肥施用。
5月10日除草用太阳星450g/hm2;5月12日用锐劲特450g/hm2防治螟虫;7月5日用75%三环唑750g/hm2、20%井冈霉素750g/hm2、杀虫双3000mL/hm2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秆潜蝇;其他管理参照《无公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用手册》进行管理。
8月28日按小区分别收获,晒干称重。产量结果分析在DPS平台上进行[2]。
2结果与分析
2.1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1.1回归模型建立。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平均数见表2。按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统计方法[1,2],得超级杂交稻新品种Q优6号产量(Y)与试验因素(Xi)之间的回归模型:
Y=730.111 1+9.458 3 X1-0.541 7*X2+14.250 0*X3+13.500 0 X4+0.833 3 X5-18.385 4** X12+0.208 3 X22+3.333 3 X32-4.010 4 X42+3.458 3 X52-5.406 3 X1X2-5.093 8 X1X3+21.000 0** X1X4-8.468 8 X1X5-9.750 0 X2X3+5.031 3 X2X4-7.437 5 X2X5+12.656 3 X3X4-4.875 0 X3X5-4.843 8 X4X5
2.1.2回归模型分析。对该模型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失拟项的F1=0.385<F0.05(6,15)=3.37,不显著;回归方程的F2=2.470>F0.05(20,15)=2.33,达到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R=0.875 8,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试验数据与采用的模型拟合较好,回归模型有效,可以进行深化分析和预测。同时,对各个回归系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