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害发生的的特点及防治技术
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害发生的的特点及防治技术
摘要分析了Bt基因棉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转Bt基因棉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62-02
大丰市地处江苏北部沿海中部,是我国主要棉产区,常年种植4万公顷以上,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造成棉花连年减产。为了扼制致灾性害虫棉铃虫的肆虐,2000年前后大丰市引进具有良好抗虫性且栽培简便较丰产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品种特性差异大,病虫害防治发生特点也与之不同。为适应转Bt基因抗虫棉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笔者对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发生情况及实践防治效果进行了多年调查观察,现将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商榷。
1发生特点
1.1后期病害发生严重
多年种植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红叶茎枯病、枯黄萎病、叶斑病重于常规棉。由于转基因抗虫棉需肥量大于常规棉,尤其是氮、钾肥,后期如土壤钾肥不能满足生长需要,则红叶茎枯病发生重,棉株提前衰老,影响铃重。2005~2006年红叶茎枯病每年发生面积在3 000hm2以上,后期一旦遇多降雨天气,枯黄萎病就大暴发。2006年8月下旬出现低温多雨天气,导致大面积棉田发病,病田率92.6%,病株率0~90.5%,平均48.6%,有些田块棉株大面积枯死。2007年9月18~19日连降暴雨,造成枯黄萎病雨后急性暴发流行,老棉区棉株大面积提前枯死,损失30%~50%。棉花后期叶斑病已成为棉花生产后期的又一大病害,正常发生在10月气温降至20℃以下时,沿海近处早衰田发生较重,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2005年后都有发生,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该病主要造成棉株上部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棉铃养分积累和正常吐絮。
1.2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危害明显减轻
4代棉铃虫、3代玉米螟一直是大丰市棉花后期主要虫害,发生期从8月下旬持续至9月上中旬,此时正值棉花结铃期,危害性极大,极易造成棉花蛀杆、蛀铃,盖顶桃很难成铃等。以1997年为例,4代棉铃虫累计卵量1 758.7粒/百株,蛾量4 550头/百把,高峰期虫量230头/百株,铃害率24.5%;玉米螟卵量20.2块/百株,蛀杆率5.3%,铃害率8.2%,平均每株棉花有3.2个棉铃被蛀食。2002年种植面积有2.4万公顷,为棉花面积的60%,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玉米螟在棉花后期发生程度大幅下降,红铃虫几乎绝迹。虽然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现为时空分布,后期抗虫性减弱,但由于前期对害虫抗性强,压低了后期发生基数,所以对后期控制作用十分明显,这在生产中已得到验证。以2002~2007年为例,4代棉铃虫累计卵量101.1粒/百株,是1997年的5.7%,高峰期平均虫量5.8头/百株,是1997年的2.52%,铃害率只有0.23%;3代玉米螟卵量0.9块/百株,虫量1.6头/百株,蛀杆率0.2%,是1997年的3.8%。但近年来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有所上升,部分田块有上升的迹象。
1.3棉盲蝽上升为棉花后期重点防控对象
大丰市棉田盲蝽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种植抗虫棉以前棉田后期以中黑盲蝽为主,种群比占85.7%,主要为害花、铃,造成歪嘴桃和僵桃。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发生时期,棉田内盲蝽发生很轻,兼治效果明显,后期虫量6头/百株以下,而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急剧上升为第1害虫。2001~2007年有5年棉盲蝽偏重以上发生,2005年4代铃害率2%~20%,平均11.5%,5代铃害率0~74%,平均20.3%;2006年3代重发田块铃害率高达80.2%,4代铃害率2.4%;2007年3代蕾害率6.0%~72.4%,平均20.2%。4代棉盲蝽发生田块残虫在100头/百株以上,小铃被害率高达40%,对产量影响明显。转Bt基因抗虫棉从棉花苗床危害一直持续至10月中旬,尤其4~5代盲蝽危害已超过2~3代。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一是棉田内兼治作用减弱,棉铃虫重发年代使用大量有机磷及其复配剂治虫,常常3d打两头,中后期采用全程药控,起到了很好兼治作用,而现在兼治效果大大削弱。二是寄主增多,食源充足。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盲蝽喜食作物如苜蓿、棉花、蔬菜、果树面积不断扩大,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越冬场所。三是气候条件有利。近年来灾害天气频繁,曾连续3年出现洪涝灾害天气,后期台风暴雨多,引起田间湿度增大,对刺激其繁殖和为害都十分有利,同时洪涝灾害天气影响正常的防治工作,导致错过防治适期影响防效。四是用药结束期提前。大丰市棉农习惯于常规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题库.doc VIP
- 用火用电用气安全课件.ppt VIP
- 《石崇与王恺争豪》.ppt VIP
- 西子奥的斯电梯OH-CONA553电气原理图XAA21310M.pdf VIP
- 【心中有“数”,逐梦前行】六年级数学(人教版)开学家长会-课件.pptx VIP
- 《花蛤蟆》优教课件 (1).pptx VIP
- (二届辅导员技能大赛笔试试题复习题.doc VIP
- 育婴员(中级)模拟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美丽中国我的家》第1课时 我们的国家在这里和我爱首都北京 教案设计(2025新教材).docx VIP
- JTGT3381-03-2024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