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错有规律 答题有的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错有规律 答题有的方法

设错有规律 答题有的方法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主要“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的题干一般的表述方式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类题是有设错规律的。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看,选择题中设错类别常有如下几种: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1. 行为主体错位。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命题者会把彼人物行为“嫁接”到此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行为主体的错位。    例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文片段)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C. 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解析 文中写朝廷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可见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行为主体是皇帝,不是陈公弼。    提示 答题时,要将选项与原文对照,先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看看原文中涉及哪些人,分别做了哪些事,再看选项中的人、事与原文是否一致。文中叙述了多个人物时,要特别留意行为主体。    2. 事件时空错位。人物传记文中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客观的,不同事件之间有其先后顺序,命题人常会把非此时此地的事情当作此时此地的事情。    例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文片段)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A. 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解析 原文开头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一是高进之的母亲去世,安葬好母亲之后,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高进之十三岁”限制的是“母刘死,……”“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不是发生在高进之十三岁的时候的事情,而是之前。    提示 选项中叙述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包括不同时间,不同任职,不同地方做的事,其中表时间、地点的词语,要仔细辨析,是否有事件时空错位的情况。    3. 事件因果关系牵强。命题者会把互不相干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强行加上因果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    例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文片段)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A. 因为曾任给事中的嘉善人魏忠节公得罪了魏忠贤,所以魏忠贤让人逮捕了魏忠节公并指使御史倪文焕弹劾周顺昌,最后周顺昌被削除了官籍。    解析 第二段写了A项的三件事:一是魏大中得罪了魏忠贤,被捕押解经过苏州。二是先生到他那儿和他饮酒,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三是魏忠贤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愤恨,指使倪文焕弹劾先生,先生被削除官籍。但是,后两件事不是“魏大中得罪了魏忠贤”的直接结果。    提示 选项中如果出现了“因而”“所以”“以致”等关键词语,要认真比对,仔细分析,谨慎判断,是否有事件因果牵强的现象。    4. 概括内容随意添加。原文中没有透露某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某种信息。    例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文片段)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D. 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解析 D项在原文对应的内容意思是罗提督每次都会和人说他以前做过窃贼这样的事,没有一点避讳,并且请文人将他的事迹全部记述下来。而“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文中未提及,是命题者添加上去的。   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5. 内容概述范围不准。命题人会故意把一个人的行为说成是多个人,把部分说成全体。    例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文片段)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    B. 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