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壤地区葛藤根际溶磷细菌溶磷分泌IAA及其它特性的研究.docVIP

贵州黄壤地区葛藤根际溶磷细菌溶磷分泌IAA及其它特性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黄壤地区葛藤根际溶磷细菌溶磷分泌IAA及其它特性的研究

贵州黄壤地区葛藤根际溶磷细菌溶磷分泌IAA及其它特性的研究   摘要: 从葛藤(Pueraria lobata)根际分离出8株具有较强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溶磷圈法测定菌株的HD/CD值(溶磷圈直径HD,菌落直径CD)在2.14~6.73,液体振荡培养下菌株对磷酸钙的溶解量在72.28~159.15 mg/L,菌株培养液pH值较初始培养基的pH值7.0均下降。菌株GTR2和GTR15溶解磷酸钙(分别为159.15 mg/L、138.72 mg/L)及分泌IAA能力(分别为12.71 mg/L、14.44 mg/L)均较大,且均为碱性菌株,能在甘露醇等多种碳源上较好生长。综合各菌株的溶磷及分泌IAA能力,菌株GTR2和GTR15有望成为高效微生物磷肥接种剂的优良菌种。   关键词: 葛藤溶磷细菌;溶磷;分泌IAA;   中图分类号: Q 93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500(2012)01?0018?06      近年来,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土壤普遍缺磷,提高土壤磷的循环利用效率成为磷研究方面的热点。利用微生物提高土壤中难溶性磷的生物有效性,对于促进作物增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4\],其中植物根际磷细菌与土壤中无机磷的转化、贮藏及供应关系密切,在改善土壤供磷性能和结构方面作用显著\[5\]。因此,新型溶磷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葛藤(Pueraria lobata)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适应性强、耐寒、抗旱,其根、茎、叶、花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根瘤发达,固氮多,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理想植物。葛藤的茎、枝、叶含有粗蛋白质20.89%~29.20%、粗脂肪2.45%~4.20%、粗纤维26.55%~34.189%、灰分5.91%~9.97%、钙2.11%、磷0.09%和无氮浸出物30.39%~40.70%;同时茎、枝、叶中干物质含量为鲜草重量的22.30%,其中总能量17.53~18.62 MJ/kg、消化能11.51 MJ/kg、可消化粗蛋白质209 g/kg\[6\]。目前,葛藤的药用、饲用及生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正在提升,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7\]。近年来,溶磷细菌的研究多集中在部分牧草、农作物及土壤中\[8-10\],对于藤本类饲料植物研究报道较少。此次对生长于贵州黄壤地区的葛藤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并根据不同菌株的溶磷强度、分泌IAA能力、产酸产碱性能及碳源利用特性筛选优良菌种,为开发利用葛藤根际溶磷微生物资源,提高喀斯特地区黄壤中磷素的循环利用率提供基础材料,同时为葛藤的绿色无公害生产提供磷素营养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采集   以5点法采集生长于贵州南部黄壤中(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地)的葛藤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5份,每份样品重0.5~1.0 kg,采样时间为2010年10月;采样地土壤pH 5.97,有机质1.695%,全氮0.218%,水解氮156.98 mg/kg,有效磷15.02 mg/kg,速效钾为10.20 mg/kg。   1.2溶磷细菌筛选   1.2.1培养基分离溶磷菌培养基(PKO)\[11\]:葡萄糖10.0 g、NaCl 0.2 g、(NH4)2SO40.5 g、MgSO4?7H2O 0.1 g、KCl 0.2 g、MnSO40.03 g、FeSO4?7H2O 0.003 g、酵母粉0.5 g、琼脂15.0~20.0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pH 6.8~7.2,含磷酸钙3.0 g,有改进。保存用LB培养基。   1.2.2溶磷圈法筛选溶磷细菌按常规分离细菌法\[12\]涂布样品悬液于含难溶性磷酸钙的PKO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上,28 ℃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有类似溶磷菌的分离物后,挑取分离物进行纯化,再点接种于含难溶性磷酸钙的PKO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溶磷菌株筛选\[13\]。   1.3溶磷强度测定   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含量。接种0.5 mL活化菌株菌悬液装入50 mL灭菌的无机磷培养基,28 ℃、150 r/min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7 d。然后取培养液在10 000 r/min转速下离心10 min,取适量上清液测磷含量,菌株溶磷量为培养液磷含量减去对照磷含量(以P mg/L表示),酸度计测定培养液pH值。每菌株重复3次,对照不接菌。   1.4溶磷细菌分泌IAA能力测定   接种0.5 mL菌悬液于装有灭菌30 mL King液体培养基,同1.3条件震荡培养离心后,取菌株悬浮液1 mL滴置于检测板上,加入等量S2比色液,同时在比色液中分别加50 μg/mL、30 μg/mL、10 μg/mL的标准植物生长激素(IAA)1 mL作梯度对照,15 min内室温下观察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