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黍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的方法
野黍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的方法
摘要:近年来,野黍逐渐成为黑龙江省玉米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一种较难防除的杂草。针对野黍种子的休眠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野黍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用物理化学等不同方法来打破野黍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条件对野黍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5 cm土层下湿润保存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温水浸泡野黍种子是打破野黍种子休眠比较成功的方法之一,但不同水温、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 80 ℃ 水温浸种24 h,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化学药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和赤霉素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打破野黍种子休眠,均表现为低浓度下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高浓度处理下,一般在短时间内发芽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可知,10 g/L氢氧化钠浸种9 h、150 g/L氢氧化钠浸种7 h以及200 g/L氢氧化钠浸种5、7 h处理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73.33%。
关键词:野黍;种子;休眠;破解
中图分类号: S45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4-0088-04
野黍(Eriochloa villosa)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生于耕地旁、水田边、荒芜的地方及居民点、树林边[1]。野黍在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地方均有分布。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2],在东北地区的玉米、大豆、高粱、小麦、谷子、马钤薯、甜菜等旱田作物田均可发生[3]。随着近年来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与年限的增加,野黍成为一种抗药性较强的早春杂草[4]。
野黍种子比较大,在田间的分布也不均匀,造成部分区域植株密度大,而其根部分蘖能力较强,易成为优势种群,会对除它以外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5]。野黍种子休眠能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因此对整个植物的生存、延续、进化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针对野黍种子是否具有休眠性进行了试验,并利用物理化学等不同方法来打破野黍种子的休眠。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野黍种子分别于2014、2015年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农场的玉米田。
1.2供试药剂
主要药剂:硫酸(H2SO4),含量98%;氢氧化钠(NaOH),含量≥96%;硝酸钾(KNO3),含量≥99%;赤霉素(GA3)结晶粉,有效成分含量75%。
1.3主要仪器设备
JA3003B?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x人工气候培养箱(常州海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4试验方法
1.4.1野黍种子吸水性的测定取2015年(未经任何处理)的野黍种子100粒,称质量后放入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置于25 ℃恒温箱中让其吸水[6]。于2、4、6、8、10、12、20、24、28、32、36、44、48、52、56、60、68、72、76、80、84、92、96 h取出种子,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用万分之一天平称质量,测定野黍种子吸水率[7],吸水率计算公式如下:
[JZ]吸水率=[SX(]浸种后质量-浸种前质量浸种前质量[SX)]×100%。
1.4.2野黍种子休眠性分别取2014年(经历自然环境变化)、2015年(未经任何处理)的野黍种子,置于2层滤纸铺垫的9 cm培养皿中,每皿50粒,加入8 mL蒸馏水培养,每个处理3次重复,用培养皿法分别培养3、6、9、12、15 d后,测定发芽率[8]。
1.4.3储存条件对野黍种子休眠的影响取2015年采集的野黍种子,置于以下5种储存条件:室温下干燥保存、5 cm土层下干燥保存、5 cm土层下湿润保存、5 cm土层下浸水、4 ℃冰箱干燥保存。分别保存15、30、45 d,取出处理后的野黍种子,用培养皿法分别培养3、6、9、12、15 d后,测定发芽率[9]。
1.4.4打破野黍种子休眠的方法
1.4.4.1水温对野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将2015年(未经任何处理)的野黍种子置于2层滤纸铺垫的9 cm培养皿中,每皿50粒,每个处理3次重复。将野黍种子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浸泡,以打破休眠。浸种水温分别为50、60、70、80 ℃,浸种时间分别为1、6、12、24、48 h后,用培养皿法测定发芽率[10-11]。
1.4.4.2化学药剂处理对野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将2015年的野黍种子(未经任何处理)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赤霉素浸泡,以打破休眠,以清水为对照(CK)。硫酸浓度分别为10、50、100、150、200、250、300 g/L;氢氧化钠浓度分别为10、50、100、150、200、250、300 g/L;硝酸钾浓度分别为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