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原热区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及综合效益分析的研究
高原热区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及综合效益分析的研究
摘要 研究了利用林间下层空间套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高原热区林业综合效益和拓宽食用菌种植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大球盖菇;林下套种技术;综合效益;高原热区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096-02
Abstract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were researched under the forest in highland tropical space,so as to provide a new way to comprehensive benefits for improving forestry and broaden the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field in the highland tropical.
Key words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forests inter-planting techniques;comprehensive benefits;highland tropical
目前,云南省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了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1],为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但普遍存在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栽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笔者结合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资源气候,以普洱市为代表的高原热区,从菌种本地化培育、本地化原料选择、栽培季节、场地处理、关键栽培技术等方面对杂木林下与高经济价值菌类套种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高原热区这一特定区域的林下的仿野生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对于提高高原热区林业综合效益和拓宽食用菌种植领域提供新的途径非常有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普洱市思茅区,东经100°59′,北纬22°42,海拔1 302 m。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535.4 mm;年均气温17.7 ℃,其中最高气温35.7 ℃,最低气温3.4 ℃;年均日照时数2 159.7 h;年无霜期352 d,光、热、气充足[2]。
1.2 试验材料
主要原材料:木屑,即栎树、桦树等树种木材加工后的废弃物;咖啡壳,即咖啡湿法加工后的副产品;刨花,木材加工产品产生的废弃物,最好用当年新鲜、干燥、无霉变的材料。
辅料:麸皮,即干燥、未霉变、细碎;石灰粉、石膏粉,普通市售品。采用本地化培育大球盖菇菌株RY-1,系笔者于2010年以来通过学院校外基地企业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经加富马铃薯综合培养基[3]复壮后使用,适应性广、抗杂能力强、出菇朵型好。原种培养基采用配方:刨花55%、木屑20%、麦麸20%;栽培种培养基采用配方:刨花65%、麦麸35%[2]。制作过程同常规方法。
1.3 培养料制作
采用原料本地化,培养料配方为咖啡壳48%、刨花48%、麦麸4%。将原料咖啡壳和刨花采用水池浸泡或淋喷的方式,一般需浸泡2~3 d,后自然沥水12~24 h,让其含水量达到70%~75%。浸水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培养料充分吸足水分,以保证含水量。其判断标准是用手取一小把有代表性的培养料,将其拧紧,指间有水滴下且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适度;如果水滴连续不断线,表明含水量过高,可延长其沥水时间。若拧紧后尚无水滴渗出,则表明含水量偏低,必须补足水。二是降低基质中的pH值,浸出里面的杂质。三是使其变软以便于操作。最后将原辅料建堆进行预发酵3~5 d,即可铺料播种。
1.4 林下出菇
1.4.1 栽培场地选择。应选择避风向阳、日照充足、近水源、土壤干爽且排灌良好的郁闭度平均在0.75左右,坡度≤50°的林下作栽培场地,以保证大球盖菇的环境生长需求[4]。
1.4.2 栽培季节。山地林下气温相对比平地大田气温低3~5 ℃,可选择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进行栽培,最晚不要超过次年的3月。
1.4.3 整地做畦。对选择好的林下栽培场地按斜坡方向进行除草和畦沟处理,杂草晒干作为覆盖物、开沟时挖出的土晾晒消毒后作为覆土材料备用,畦沟便于排水。并用石灰粉对畦面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畦床宽为80~100 cm,畦床之间距离为50~100 cm,畦床长度依据地形确定。播种前3 d 用畦块四周开好宽20~30 cm、深10 cm 左右的围沟。
1.4.4 铺料播种。在林下采用林地畦表面按斜坡走势直接进行铺料,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