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七律典故的研究
黄庭坚七律典故的研究
摘 要: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其七律成就极高。黄庭坚七律大量使用典故,技巧纯熟,讲求“无一字无来历”和“以学问为诗”。本文将从黄庭坚七律文本入手,统计其典故出处,系统地研究黄庭坚的用典规律。同时力图探究黄庭坚的创作理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内涵。
关键词:黄庭坚;七律;典故
黄庭坚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成就极高。大量使用典故是黄庭坚七律创作的一大特色,其用典范围广,技巧纯熟。
“典故”一词最初是指典章、制度,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典故被融入诗文,成为诗文创作的常用手段。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地创作实践后,其内涵出现了新变化。《古代汉语词典》中对“典故”的解释是:“①旧的典制,先例。②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1】314本文研究的典故采用的是②号解释。将这个定义拆开看,“典故”可以分为“诗文中引用的故事”和“诗文中有出处的词句”,即“事典”和“诗典”两个类别。
对于黄庭坚诗歌的用典现象,历代文人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较权威的黄诗注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黄宝华的《山谷诗集注》和中华书局刘尚荣的《黄庭坚诗集注》,都是以三家注为底本点校而成的。可能由于底本年代过于久远,许多在当时看来人尽皆知的典故并没有注出,使得后人在理解山谷七律典故时困难重重。这些注本存在的通病就是对典故的注解语焉不详,甚至完全不注。例如在注《寄黄几复》的颈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2】90时,这两个注本只注了“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今既十年矣。《晋书? 张翰传》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而“十年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却没有提及。对今人而言,典故已成为研究山谷七律的最大障碍,有待于进一步的阐释梳理。
笔者在中华书局本《黄庭坚诗集注》的基础上,找出了七律中大量未被注解的典故并进行梳理,对山谷七律的用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七律用典情况统计
(一)事典
黄庭坚喜用典故借古讽今,因此事典中的史部典很多。笔者统计了其中出现次数多的著名古代典籍,情况如下:《史记》35次、《庄子》33次、《汉书》29次、《晋书》20次、《后汉书》16次、《南史》12次、《论语》12次、《左传》11次。
(二)诗典
黄庭坚素以善化前人诗文闻名,尤其钟爱老杜诗。山谷七律中出现了大量诗文典故,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者统计如下:杜甫61次、韩愈21次、陶渊明14次、李白13次、苏轼13次、白居易12次、《诗经》11次、宋玉10次。
另外,为求新奇,山谷七律中常用生典僻典,仅佛道经文就有10处。
二、用典规律分析
(一)典故题材
1.喜用史部典
为以古喻今,黄庭坚好化史籍为典。例如《次韵马荆州》:“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2】537典出《汉书?刘向传》:“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3】396和《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4】1972。一联连用两史典,加深了诗歌的文化意味。
2.好用杜甫诗句
作为江西诗派祖师,杜甫的文辞格律、思想内涵备受黄庭坚推崇,因此他常化用杜诗。如《嗣深尚书弟??日》:“骨秀已知骐骥子,性仁端是凤凰雏。”【2】1418就化用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6】867和《别苏?小罚骸捌裰?台阁旧,先拂凤凰雏。”【6】1548。
(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内在要求:
1.求博
王若虚曾在《滹南诗话》中痛批黄庭坚“铺张学问以为富”【6】72,虽有些偏激,却反过来概括了黄庭坚用典的一大特色:求博。
例如《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其二》:“江津道人心源清,不系虚舟尽日横。道机禅观转万物,文采风流被诸生。与世浮沉惟酒可,随人忧乐以诗鸣。江头一醉岂易得,事如浮云多变更。”【2】477此诗真可谓“无一字无来处”,8句用了13个典,分别是:《四十二章经》:“出家沙门断欲去爱,识自心源。”【7】67、《庄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8】550、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孤舟尽日横”【9】1085-675、柳宗元《赠江华长老》:“老僧道机熟”【10】1135、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至于念佛求生净土。亦须修十六观禅。”【11】14、《楞严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12】81、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文采风流今尚存”【6】1147、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6】296、《史记?游侠列传序》:“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蔡琰《胡笳十八拍》:“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13】254、韩愈《送孟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