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溪坑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溪坑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的研究

黑溪坑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的研究   摘要:在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黑溪坑山场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54 a生和27 a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材积、年均蓄积生长量、年均出材量、年均资产评估值5项指标,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77倍、295倍、138倍、147倍和194倍。认为大径材培育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而且延迟采伐周期,增强生态效益,同时满足社会对大径材需求,应成为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升级后商品林主要经营模式。   关键词:经营模式;大径材培育;杉木;大湾国有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127;S7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91-04   收稿日期:2012-10-09;修回日期:2012-10-25   作者简介:曾亿仟(1975-),男,湖南洞口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资源调查设计。   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湖南列为国有林场整体改革试点省之一,洞口县5个国有林场改革因此将得到加快推进。瞄准公益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定位和现代林场建设目标,实施“生态秀场、强林富民”战略,将70%以上的森林划为生态公益林,严格保护,禁止商品性采伐,加大营造林力度,统筹商品林建设,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使国有林场成为洞口县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区。林木禁伐和限伐后,国有林场转变经营模式成为重要课题。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林树种[1],也是洞口县国有林场的主要培育树种。通过对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相似地域及立地27 a生和54 a生杉木的林分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林场商品林的主要经营模式以及合适的商品林采伐年龄。   1大湾国有林场概况   大湾国有林场位于洞口县西南部的雪峰山腹地,中低山地貌,海拔330~   1 251m,相对高差921 m,坡度一般在25°~45°。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66℃,极端最高温(七月)38℃,极端最低温-5℃;年降雨量为1 4825ml,年雨时间181 d,雾时间247 d,年均相对湿度82%,年均日照时间1 5757h,月平均风速15 m/s,无霜期291 d,冰冻期54 d,年均植物生长期244 d。土壤成土母岩母质以板页岩为主,砂岩和第四纪红土兼有;土壤以山地黄壤、红壤占优势;属薄腐中土型,具有结构疏松,含石砾较多的特点,一般土壤厚度在25~80 cm;肥力中等;pH值45~60。人工杉木林是林场的主要林分类型,马尾松、阔叶类较少;现有植被群落有杉木+枫香—檵木+柃木+杜茎山—五节芒,马尾松+栎类—柃木+胡枝子—铁芒箕+五节芒。   大湾国有林场总面积3 0934hm2,其中生态公益林2 2235hm2,商品林8699 hm2。现有活立木蓄积259 605m3,其中生态公益林   115 219m3,商品林140 022m3,散生木4 364m3。林场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2]:人工纯针叶林多,面积为2 1731hm2,占乔木林地面积的9991%;生态公益林多,商品林面积少,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88%,商品林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812%;商品林龄组结构不合理,近成过熟林的面积、蓄积较小,中幼林面积、蓄积较大等。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调查地27 a生和54 a生杉木林分分别位于大湾国有林场长塘工区黑溪坑山场7林班原8小班的Ⅰ小区和Ⅱ小区,面积共39 hm2,是1958年造林,初植密度3 000株/hm2,成林后平均保存密度为2 760株/hm2,造林时沿等高线纵向长方形栽植,造林树种为杉木纯林;小班立地海拔710~850 m,土壤为板页岩发育的黄壤和黄红壤,土层厚度中等,腐殖质较薄,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其中Ⅰ小区面积为21 hm2,经过2次抚育间伐,第一次间伐在15 a林龄,间伐强度为33%左右,第二次间伐在20 a林龄,间伐强度为25%左右,保存密度为1 380株/hm2,于1984年10月采伐,采伐林龄27 a,1985年更新造林,采伐蓄积(材积)调查数据于1984年形成。Ⅱ小区面积为18 hm2,与Ⅰ小区为相同经营培育,经过2次间伐后,于25 a林龄时进行第三次间伐,间伐强度为25%左右,2011年10月调查时,保存密度为1 010株/hm2。   22试验设计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曾亿仟,邓集杰:黑溪坑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研究   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3],设27 a生一般轮伐期培育和54 a生大径材培育2种处理,每个处理设调查标准地667 m2(2582 m×2582 m),在小班内随机设置,重复4次,同时考虑2种处理选择坡向、坡度、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相的相对一致性。分别测定标准地内蓄积和材积等数据,整理分析年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