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浅述屈原修能精神.docVIP

从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浅述屈原修能精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浅述屈原修能精神

从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浅述屈原修能精神   摘 要:屈原的精神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的内核,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试图对屈原的精神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但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着眼于封建社会狭隘的爱国主义,或侧重在儒家传统的忠君思想,或是个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本文主要以清代学者蒋骥的作品——《山带阁注楚辞》为基石,来阐明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的“修能”精神。   关键词:山带阁注楚辞;“修能”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01-02   根据笔者统计,《四库全书》收录楚辞类书目共计26种,144卷(有2部无卷数)。其中著录6部65卷、存目17部75卷(有1部无卷数)、经部小学类1部3卷、子部类书类1部(无卷数)。   《四库全书》种收录关于《楚辞》的作品有汉代1种,宋代5种,明代7种,清代13种。而汉宋《楚辞》注本几无遗漏,明代楚辞注本今存的30多种中仅收录了7种,清代截止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修撰完成之时,也仅仅只收录了13种。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对楚辞类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归纳。《四库全书》在修撰的过程中多采取“厚古薄今”的治学态度,因此,对宋及以前的楚辞学著作大多器重有加,对宋以后的楚辞类作品往往采摭严格,删汰较多。《山带阁注楚辞》作为唯一一部清代被全部录入《四库全书》享有和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这样的待遇,也足以证明其学术价值和成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类对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这样评价“所注即据事迹之年月,道里之远近,以定所作之时地。虽穿凿附会,所不能无,而征实之谈,终胜悬断。《余论》二卷,驳正注释之得失,考证典故之同异。其间诋诃旧说,颇涉轻薄。如以少司命为月下老人之类,亦几同戏剧,皆乖著书之体。而汰其冗芜,简其精要,亦自瑕不掩瑜。”四库馆臣对其著作既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不足之处直言不讳,提出批评,认为所注难免会有穿凿附会之处,但大体上还是能够征于事实,虽不乏轻薄之词,却能够做到删汰冗芜,做到简洁精要,总体而言仍是“瑕不掩瑜”。可以说,四库馆臣对其给予辩证的评价堪称为公允之词。   一、要了解屈原必以了解屈原的作品为先,要熟知屈原的作品必先掌握作品的主旨。蒋骥首先阐发了为《楚辞》作注的主旨,“盖《离骚》二十五篇所以发明己意垂示后人者,至深切矣。而或眩于章法之幻变,则无以知本旨之所存;昧于字意之深隐,则无以知意理之所在。不能研索融汇于文之中,旁搜博览于文之外,则亦无以知其时地移变易与命意措词次第条理之所以然。”[1]P4 蒋骥先生为之作注的目的就在于使深奥晦涩的文章变得通俗易懂,昭然于心。即其所说“因注以知其文,因文以得其人。”   “初失位,志在洁身,作《惜诵》,已而决计为彭咸,作《离骚》”。[2] P32这是蒋骥对屈原为何创作《惜诵》《离骚》原因的初探。《离骚》开篇介绍自己的身世时就说到“纷吾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关于“修能”,蒋骥解释为“修治之能,内美天工,修能人力。”[3]P34近代学者蒋天枢解释为“有任重致远之才”。[4]P7其实不论谁的解释,实质都是提升自身修养和培养治世之能力。这也是屈原在他的作品中所明确表达出的政治理想。即通过个人内在品质修养的养成来辅弼君主“亲贤臣,远小人”以达到振兴家绑,人民富庶的目的。   在《山带阁注楚辞·离骚篇》结尾处,作者论道“首尾二千四百九十言,大要以好修为根柢,以从彭咸为归宿,盖宁死而不改其修,宁忍其修之无所用而不爱其死。皦皦之节,可使顽夫廉,拳拳之忠,可使薄夫敦。信哉百世之师矣。”[5]P49这也就阐述了作者在《楚辞》作注时依然对屈原志节行廉、忧国忧民的“修能”之精神品质格外关注。   又《余论·离骚》里对“修”也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篇中曰好修,曰修能,曰修名,曰前修,曰修初服,曰信修。修字凡十一见,首尾照应,眉目了然,绝非牵附之见。盖好修者其学也,为彭咸者其忠也,不知好修者,故不能为彭咸。”[6]P183在注本中的其他内容中也常能见到作者关于“修能”的阐述。可见,蒋骥在作注《楚辞》时,对“修能”的重视程度。我个人将这种“修能”的精神简单的理解为“修身与治国”。   蒋骥对屈原的这种“修能”精神也是非常的赞赏。《山带阁注楚辞·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蒋骥称许道“首序已志行高洁,远追圣地,足以光四表而垂万世。”确实如此,屈原将自己的操守比作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也可见屈原对自己“修能”的重视。在《涉江》中表达了宁愿愁苦至死也不变心从俗的“修能”的初衷。   而这种“修能”的精神,在屈原的作品中又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来体现。这两个层面就好比是内容与形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