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述流行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述流行语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述流行语   作者简介:韩加加(1989.2-),籍贯:江苏东台,学历:研究生(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摘要:本文聚焦流行语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将从流行语的定义,流行语的特点以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流行语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当代具有创造精神的语言使用者在灵活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流行语;认知;隐喻;转喻;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从研究的角度看,不仅是语汇的分类研究,还是集语言学、社会学及文学等学科理论与原理于一身的综合研究。分析流行语,可以总结当前社会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流行语又是一种集社会面貌、大众心理、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社会现象,比普通语汇更为直接、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体现当前社会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和更新的趋势。   一、流行语的定义   关于流行语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胡明扬和张莹认为:“流行语指的是在某些人中间,主要是在青少年中间,在某个时期广泛流行,过了一段时间又为新流行的词语所替代而悄然消失的词语。”孙曼均指出:“流行语是语汇中特殊而敏感、变化极快的词语层面,是在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城市人(主要是城市青年)的惯常用语,或某一阶层、行业的习惯用语。”刘泽权,张丹丹认为“流行语即那些在某个时期内广为流传、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普通词语、源于社会发展的语汇,是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文学等学科理论和原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言语时尚;它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表征,反映了当前社会最流行的现象,是见证社会发展轨迹,倾听人们生活变化节拍的语言”。从以上各家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对流行语的语言学定义、性质及分类尚存在差异,最大的分歧在于对流行语使用群体的划分。笔者认为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网络的传播速度是其他传媒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可以认为流行语是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的一定时期内流传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言语。   二、流行语的特点   (1)形式的简易化   语言真实地反映生活,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简单舒适的生活状态,语言也随之改变。说一个人很前卫,走在时尚的前列,具有反传统的个性,我们可以说“潮”;对别人做的事表示不理解,或者自嘲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或者做错的事,可以说“汗”。随着英语的普及,人们通常喜欢用更为简易的字母或数字来传达信息,如520(我爱你)、007(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1314(一生一世)、PF(佩服)、BF(男友)等。   (2)流行语的网络化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快捷,方便,网虫的主力军是年轻人,他们精力旺盛,想法奇妙,更能紧跟时代步伐,所以他们是流行语创造者和传播者的主力军。“我来了”称“偶来乐”,既来之,更乐之;把随便写写、发无关紧要的帖子叫“灌水”;把处于隐身状态,不发帖不回帖的称为“潜水”;新手称“菜鸟”,“喜欢”为“稀饭”,自己背包自助旅游的朋友是“驴友”。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表情、符号等图像语言逼真传神,获得了近距离交际的效果,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   (3)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08年年初的“艳照门”正式拉开了“门”系列的序幕,这里的“门”指的是具有很大影响力或者超强娱乐性的事件。随后出现的各种轰动事件都被冠以门的名号,比如说“兽兽门”,“诈捐门”等等;10年南非世界杯,章鱼保罗因为成功预测晋级球队,被称为预言帝保罗,其实“帝”的出现由来已久,比如早前马景涛因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情绪激动,大声咆哮,外加摇晃女主角的场景,而被观众称为“咆哮帝”。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大众在创造流行语的时候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策略。   (4)英汉混用   近年来最火的英汉混用的词莫过于“hold住”,该词最初来源于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在2011年8月9日的该档节目中,一位真名叫谢依霖的网友,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其极度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她的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表演结束后,她自信地说了一句“就算我搞错party,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 “Hold住”因此走红。英汉混用是流行语的一大趋势,除了上述例子外,还有“今天太累了,我们出去happy一下啦”,“K歌去啊”等等。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流行语   1.流行语中的隐喻机制   (1)隐喻:著名学者汪榕培认为隐喻是人们用一个领域的经历用语来表达另一个领域的经历。学者赵艳芳也认为,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创造了新的现实,把这种现实限定在语言之内,从而使运用语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