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山水画装饰画风的研究
魏晋山水画装饰画风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分析魏晋时期山水画诞生时的形态入手,通过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来分析魏晋时期山水画中装饰画风形成的原因。并从这一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必当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一个它专属的发展过程,这种装饰风格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创作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应该追根溯源,才能真正的推动山水画这个古老的艺术门类取得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魏晋山水画;装饰画风;成因;《洛神赋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67-01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前以描绘人物为主,用以“明劝戒,著升沉”。绘画只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人们对山川的态度是崇拜和神化。关于山水景物的描绘在战国以前也有出现,但不是作为独立形态的山水画而出现,仅仅是作为画面的衬景而已。魏晋时期,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会上流行玄学和求仙问道,摆脱社会的束缚,寻找自我价值与人性自由成为魏晋人士的一种追求。出现了谢灵运、陶渊明等一批山水诗人,山水画也开始萌芽。那么山水画是以何种姿态登上绘画史的舞台?历史选择的这种富有装饰感的山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真正的艺术魅力在于什么?对后人的山水画创作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对魏晋山水画装饰画风进行研究应该是件有意义的事。
我们知道,魏晋时期没有独立的山水画作品流传下来,无论一民族,那一画家,对于遗留下来的画迹要保存的非常长久是不可能的。但是据《历代名画记》所载,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山水画作品,如东晋顾恺之有绢本绘画,其中的山水画题材作品有《清游池》、《庐山图》、《云台山图》等。《历代名画记》辑录之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中赞 “《清游池》,不见金镐,作山形势者,见龙虎杂兽,虽不极体,以为举势,变动多方。”还有有戴逵、戴勃父子,都善画山水画,谢赫《古画品录》评戴逵的画“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东晋时著名画家戴逵的山水画作品就有《吴中溪山邑居图》、《南都赋图》,戴勃有《九洲名山图》、《风云水月图》等。可惜这个时期的山水画真迹早已湮没难寻,对于当时山水画的发展形式我们只能从文献中略见一斑。另据文献所载,顾恺之有一篇山水画论,即《画云台山记》,从中可以了解到山水画已不再是简单的陪衬,已经成为画面的重要描绘对象了。关于当时的山水技法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窥知其状:“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他,列植其状,则若伸臂布指……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从此记载中我们可知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明显的带有一种稚拙的装饰味道。
不过,欣慰的是,顾恺之还有几幅人物作品流传下来,虽然只是摹本,而且是以人物为主的,但是《洛神赋图》中画有大量的山水做背景,这为我们研究早期的山水画的画风和技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幅画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共分为三个部分,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的安排很讲究,从而使人与神得以在不同的时空中巧妙的联系结合在一起。而在山水景物描绘上,各景物之间通过前后的穿插表现出了一种空间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绘,在画中都有生动的塑造,他对《洛神赋》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洛神赋图》用笔婉约,形制奇古,用色古朴凝重,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画中山水树石均用墨线勾勒,而无皴擦,只有青绿晕染之感,坡脚基本上是平涂的,通过树木和山石的穿插前后关系来表现其空间感,呈现出明显的装饰趣味。水纹和云朵是采用繁琐的墨线勾勒,树的画法也极具装饰性,像儿童画,整幅画面和谐统一,出现了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殊的装饰效果。那么顾恺之这种赋有装饰感的山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本人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研究:
一、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画家本身表现能力的限制
魏晋时期的山水画还处于一个孩童阶段,画家画画简单讲是从本能出发的,没有也考虑不到一些客观的因素,把看到的东西概念化,不可能也做不到技能手法很娴熟,因表现技巧的稚拙而偏于符号化的装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文人参与绘画,山水成了士大夫们精神寄托的对象,他们从中获得了超然和灵魂上的解脱。我们可以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略见一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