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公益诉讼中法律困境与出路.docVIP

论环境公益诉讼中法律困境与出路.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环境公益诉讼中法律困境与出路

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困境与出路-法律 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困境与出路 彭 君1,胡建伟2 (1.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法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2; 2.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检察院,河北秦皇岛066400) 摘要: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在法律上仅作了原则上的规定,以及审判中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款,致使司法保护环境公益诉讼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言性立法窠臼和环保法庭审判不独立。从程序上建立原告提起诉讼的激励机制;从结案方式上确立有限调解原则和审判上法院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相关制度和沟通机制。法院将进一步总结个案调整中的确定性和普遍性,从而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顶层设计的出台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审判独立;宣言性立法 中图分类号:D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15)08-0192-09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以公益诉讼的全新形态给力环境保护,这是修订后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的民事诉讼法带给我们的讯息。法律缓缓沉稳的态度,暗示了环境公益诉讼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现实中大量发生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并非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也意味着当社会新型维权样式不断涌现的时候,诉讼类型也在不断更新。权利具有公共性的面相,当权利人的自身利益无法维护或执行的时候,只有仰赖公共机构的帮助。而法院作为法律适用机构,广开司法救济之门,是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 2007年,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生态保护法庭。2010年,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这是全国第一家设立环境司法专门机构的高院。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环境审判庭。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设立了134个环境保护法庭、合议庭或者巡回法庭,自上而下地形成环境资源审判体系。鉴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未得到有效遏制的现状,只有大力推动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自下而上的发挥各种力量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司法救济环境保护的力度。而自2007年以来,遍布各地的环保法庭也陆续审理了一些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探索了一定的经验和模式,并通过典型案例推动公益诉讼的发展。 在司法实践中,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但与环境污染的态势相比数量极少,在总量本就很少的环境案件中仍然处于点缀、装饰地位。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在民事领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侵权或者违法行为已经不是简单地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一对一的模式,争议的波及面逐步扩大到群体或者集团,相应地民事诉讼的目的也应当进行调整,从完全局限于争议的相对解决或者个别解决,转变为对争议的整体和全面解决。为了保持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实现上的平和,让某些社会团体作为诉讼的当事人,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受害者的实体权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诉讼环节和诉讼行为的重复而有利于减少程序利益上的耗费。对这些理论付诸实施的首推德国,早在1908年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中,德国便赋予一些产业界的团体为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发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令状。后来,德国民事诉讼法在此基础上还作出规定,检察机关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对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可提起民事诉讼。法国也存在类似的团体诉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事业团体、消费者团体可以团体名义,为了团体中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提起民事诉讼。 通过诉讼方式产生的后果,一般都是希望恢复受到损害的法律关系或者通过给付财产的方式进行赔偿。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来说,环境公益遭受损害,需要从法律上确定损害赔偿数额,让污染者承担环境公共利益的赔偿问题,以此增加环境污染者的违法成本,对环境污染者形成震慑,最终维护生态环境和环境资源。所以,污染企业或者组织接受法院的民事判决,愿意并兑现赔偿,就达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因而在环境公益诉讼及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上,必须突破在立法博弈中争权夺利的局限,赋予相应的组织、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确立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远比单一的机制更具有实效性。 二、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困境 近几年来,中国公益诉讼在缺乏明确法律规范和积极司法支持的环境下,艰难而顽强地前行。虽然先后有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实施,却处在一个有法可依、有法难依的困境之中。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上的法律现状 诉讼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非原告莫属,因此环境公益诉讼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原告的资格问题,明确界定原告资格的范围,是这项庞大工程面临的第一轮挑战。 2013年实施的《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