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中秋扇见捐文学意义分析
古典诗歌中秋扇见捐文学意义分析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向来擅长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抒情,诗歌中的物象一经诗人主观情感的注入便成为典型的文学意象。自班婕妤《团扇诗》问世以来,“团扇”意象便被后世文人广泛传承和沿用,尤其是在古典诗歌中频现“秋扇见捐”的抒发模式,借此来关合人生际遇,或表达美人迟暮、红颜遭弃的愁怨悲苦,或抒发仕途坎坷、怀才见弃的愤懑意绪,也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含蓄朦胧哀婉之美,意义独特而深远。
关键词:“秋扇见捐”;以物喻人;文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113-03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条非常明显的感伤哀怨的情感脉络,甚至可以说,哀婉悲怨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主流。白居易曾云:“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十八九焉。”汉代才女班婕妤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咏物诗史上的大家,无疑归功于其《团扇诗》。女诗人以“团扇”自比,将自己美好的品德才情和“秋扇见捐”的命运悲剧婉转道出,给中国古典诗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秋扇见捐”也成为后世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抒写模式。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用“团扇”意象来抒情言志的文学作品非常多。仅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为例,这本集子里直接咏写“团扇”意象的就多达30多篇,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以“纨素”等称谓指代团扇的作品。如晋代诗人傅玄的《怨歌行?朝时篇》,里面有“正尔可奈何,譬如纨素裂”的诗句。诗人提到了“纨素”,即团扇,借此抒写女主人公惨遭抛弃的悲剧命运。再如,西晋诗人陆机创作的《班婕妤》更是直接道出“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此外,也有文人借团扇来委婉描绘君王恩情断绝,美人憔悴哀怨的作品,唐代著名诗人王建有一首词作题为《宫中调笑?团扇》写的很生动,“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这支曲子词在当时被广为传唱,成为诸多团扇诗中的经典。
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诗歌的发展,团扇这一意象的运用与内涵变得越来越广泛,甚至开始寓意男子仕途失意,怀才见弃。如李白有“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张祜有“白团扇,今来此去捐”;王昌龄更是写出千古绝唱《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些诗作表面看似写宫怨或闺怨,而考察诗人生平事迹与思想历程,又怎能不关合个人命运?
一、班婕妤与《团扇诗》
在古典诗歌中,团扇意象能够广泛流传运用,那要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汉代才女班婕妤。班婕妤,名号已无从考证,据传她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她的后代出名的人也有很多,班固、班超和班昭都是她的亲戚。班婕妤自幼聪明伶俐,貌美如花。但如果一个女子只有颜值的话,那么只能让人联想到花瓶二字,华而不实。在古代,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才堪称风华绝代,班婕妤就是这么一个出色的女子。她擅长诗赋,文才出众,尤其熟悉史事。后被召入宫,始做女官,为少使。后因其貌美,引起了汉成帝刘骜的注意与青睐,便封她为婕妤,那时的班婕妤深受汉成帝喜爱,一时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就连王太后都因为她的贤良淑德而另眼相看。可惜的是,汉成帝鸿嘉三年,能歌善舞的美女赵飞燕“飞”进了大汉皇宫,还把她的天姿国色的妹妹赵合德带来了,从此君王不早朝,即便是他往日最心爱的班婕妤也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班婕妤才貌两全,贤良厚德,且具有远见卓识,对自己的未来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面对赵飞燕的嫉恨和打压,她冷静理智,当机立断,最终决意拟写奏章上报帝王,请求汉成帝恩准自己前往长信宫中去侍奉王太后左右。此时的汉成帝对班婕妤没有丝毫的留念和牵挂,自然是欣然允诺。然而,长信宫的日子并不好过,班婕妤的生活一潭死水,在腐朽斑驳的长信宫中,随处随时都可以嗅到死亡与绝望的气息。深宫寂寥,面对毫无生气的宫殿,再想起往昔那些与君王耳鬓厮磨的幸福甜蜜时光,不禁感慨万千,悲从中来。班婕妤将心中的愁苦怨恨都倾泻于笔尖,喷薄而出,咏写出前无古人的力作《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诗中,班婕妤先是细致入微地描摹了如霜雪明月般皎洁的团扇,炎炎夏日里,团扇为主人送去丝丝清爽,可是,这把团扇担心随着天气转凉,自己纵然精美,主人也会厌倦,终逃不过被弃置一旁的下场。联系班婕妤本人的宫廷生活,我们可以试想她余下的日子,虽然不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却也心如死灰,再也泛不起一丝波澜。笔者思量,如果没有赵氏姐妹,如果汉成帝“磐石无转移”,那么班婕妤的名字还会流传千古吗?可能性应该不大,因为她可能会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相夫教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