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谱序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鉴谱序浅述

唐鉴谱序浅述   摘 要:谱序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谱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清代后期著名理学家唐鉴所作谱序与一般谱序相比较,简单、独特,唯独重视谱序“尊祖收族”的社会功能。他的谱学思想反映出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也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无奈。   关键词:唐鉴;谱序;谱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9)02-0140-02      唐鉴(1778―1861),字泽翁,又字栗生,号镜海,或作敬楷,有小岱山人之称,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江宁布政使,入为太常寺卿,谥确慎。唐鉴一生力崇程朱理学,于理学衰微之际极力倡导,为理学在清代后期(嘉道咸同年间)的重振和近代湖湘学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唐鉴一生著述甚丰,也曾应邀写作谱序,虽然数目不多,仅有三篇,为《蛇邱刘氏谱序》、《安化王氏族谱序》和《蔡氏族谱序》(另有一篇《族谱说》),均收录在《唐确慎公集》中。通过对这几篇谱序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特点,认识和了解唐鉴谱学思想并解读出其谱学思想所反映的时代信息。      一、一般谱序的写作      谱序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谱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谱序有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由修谱人撰写,他序则请社会名流或地方官吏撰写。一般来说,序言的内容包括有本派系分衍播迁的情况,历次谱书的编撰情况,修谱的原因、目的与经过等。他序中则还包括对谱主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等美好祝辞。   有的谱序还会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如要求修谱力求实事求是。一方面,由于族谱的编纂是一个追溯性过程,很多家族在修谱的时候,往往不是攀附前贤,就是溢美祖先,以提高本家族声望和地位。另一方面,家谱的纂修原则即笔法上的基本倾向是“书善不书恶”、“隐恶扬善”。家谱为亲者讳、掩盖祖先的恶迹,只记好的而不记坏的,几乎是所有家谱的撰写通例。 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家谱的资料性增加了水分,迷惑了后人,给研究带来困难。因而许多谱序都要求族谱的编纂不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而力求真实。   再如涉及家谱体例即谱例。谱例,是指家谱的编写格式,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宋代以降,欧阳修、苏洵所创谱例即欧谱法和苏谱法风行于世。“谱学至两公,称极盛矣。后之学者不师眉山,即法欧阳,咸莫能出其范围。”[1]“欧苏体例” 被后世奉为私谱体例的楷模。当然,后来也出现了无涉欧、苏者。      二、唐鉴谱序的特点及其谱学思想      综观唐鉴所作谱序,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着重强调谱牒的教化功能,于其他无甚涉及   唐鉴所作谱序,很少涉及所序家族派系分衍播迁、历次谱书编撰情况,即使有涉及,也着墨不多,更没有就修谱应该力求真实和如何修谱作任何阐说,唯独重视家谱的功能或者是修谱的目的。   在《蛇邱刘氏谱序》中,主要论述的是修谱的用意即目的,于刘氏家族的派系分迁蕃衍仅作简单介绍。《安化王氏族谱序》于王氏情况更是未置一词。《蔡氏族谱序》对蔡氏情况一笔带过,主要是使其“传于宗、风于乡”,强调的是族谱的教化功能。   三篇谱序均没有涉及谱例和修谱应该力求真实的原则。我们或者可以理解为,唐鉴把谱牒的写实要求看作修谱的当然之义,认为无须再行强调;而于谱例,唐鉴似乎也并不太讲究,可算是无涉欧苏。他唯一关心和强调的只是谱牒的功能,也即修谱的意义。   在唐鉴看来,谱牒等同于宗法,具有尊祖收族、“康乐和亲”的作用,进而使天下太平“敦庞之风可睹”。也就是说,唐鉴重视的是谱牒在维持家族乃至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这在他的每篇谱序包括《族谱说》中都体现得很充分。在《蛇邱刘氏谱序》一篇中,唐鉴开门见山指出:“天下惟长幼尊卑不相陵替,而后纲纪可以立,教化可以行,人民可以和,风俗可以厚。”而修族谱就是要达此目的。唐鉴进一步指出,天下是由无数个族组成的,如果每个族都修族谱,使“一族之中,长者前,少者后,子弟听命于父兄,卑幼趋承于长老,辈行不相?u,袒免不相绝,宗有所属,族有所联,雍雍以睦,肃肃以敬”,则必定“康乐和亲”,“积而至于天下”,则不但没有陵替,而且随处可见“敦庞之风”[2]。在《安化王氏族谱序》中,唐鉴先由“宗法”说起,认为宗法可以维持一家,进而维持天下,而在“后世宗法不立”的情况下,谱系则等同于宗法,具有“尊祖收族”的功能。“由百世而下而知百世之上,不忘于本支,不遗于同气,统系得其源流,支派知其分合,亲疏序,昭穆明,尊卑定,少长秩,孝弟笃,伦纪敦,富不敢侵贫,贵不敢凌贱,强不敢暴弱,皆于谱乎是赖,夫天下一亲亲长长之所积而成也。”[3]由于修谱具有如此功能,则每族都修谱,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