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372份尿液标本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剖析.docVIP

尿路感染372份尿液标本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尿路感染372份尿液标本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剖析

尿路感染372份尿液标本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剖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送检的尿路感染的尿液标本372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检测药物敏感性,同时进行ESBLs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检测。 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13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6.2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据了较大比重,共分离出63株,占46.67%,其次为假丝酵母菌属、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特殊菌株的检出情况为ESBLs细菌(71.4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6.67%)、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3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假丝酵母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良好的敏感性,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具有较高敏感率。 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我院尿路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升高和特殊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临床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慎重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发展。   [关键词] 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3-0030-04   尿路感染是社区和医院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为了解我院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尿路系感染患者372例尿标本分离的细菌及其耐药性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 1月372例门诊及住院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男108例,女264例。标本的采集、送检及分离鉴定均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2]。药敏试验质控菌株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粪肠球菌(ATCC29212),所有质控菌株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培养基和药敏纸片   所有分离培养基、药敏培养基、药敏纸片均购自浙江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湖南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的药敏测试卡。假丝酵母菌鉴定用科玛嘉显色琼脂,药敏试验采用改良Shadomy琼脂。   1.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   按常规纸片扩散法在 M-H 平板上涂布好待检菌,贴苯唑西林纸1 μg/片,35℃孵育24 h。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10 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17 mm判定为阳性。   1.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测   按常规纸片扩散法在 M-H 平板上涂布好待检菌,贴万古霉素30 μg/片,35℃孵育24 h。抑菌圈直径≤14 mm判定为耐药。   1.6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 检测   按常规纸片扩散法在 M-H 平板上涂布好待检菌,贴庆大霉素120 μg/片,35℃孵育24 h。无抑菌圈判定为耐药。   1.7 产ESBLs菌株临床表型检测   1.7.1初筛试验 按常规纸片扩散法在 M-H 平板上涂布好待检菌,贴头孢曲松 30 μg/片、头孢噻肟 30 μg/片、头孢他啶30 μg/片、氨曲南 30 μg/片、头孢泊肟 10 μg/片;35℃孵育 18~20 h。结果判断:头孢泊肟≤17 mm,头孢他啶≤22 mm,氨曲南≤27 mm,头孢噻肟≤27 mm,头孢曲松≤25 mm,检测菌对任何一种抗生素出现上述情况,提示可能产生 ESBLs,需要进一步作确证试验确认。   1.7.2确证试验 按标准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将菌液涂布到M-H 平板后,分别贴头孢他啶(30 μg)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 μg/ 10 μg) 纸片,或头孢噻肟(30 μg) 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 μg/ 10 μg) 纸片(确证实验需要同时使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单独和联合克拉维酸复合试剂),各纸片之间的间距≥24 mm。35℃ 孵育 18~20 h ,观察结果。两个药物中有任何一个在加入克拉维酸后,抑菌圈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值≥5 mm 时,即判定为产生ESBLs。质控菌株采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阳性)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阴性),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8统计学分析   所有原始数据用WHO细菌耐药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