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民歌比喻辞格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瑶族民歌比喻辞格剖析

广西瑶族民歌比喻辞格剖析   摘要:在广西的瑶族民歌创作过程中,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大量使用一些修辞格,其中比喻辞格的使用最为普遍。对广西瑶族民歌中的比喻修辞现象进行归类分析,概括了广西瑶族民歌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特点以及委婉含蓄的表达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民歌中的抒情说理以及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广西瑶族 民歌 比喻 修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023-03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一样,比喻也是民族歌谣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在思想上想要表达的事物与另外的其他事物有了相似点,就用那一个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思想上的那个事物的,就称为譬喻。[1]比喻是根据人们的心理联想,利用甲和乙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间的某些相似的内容或现象,用另一个事物对想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描绘说明[2],也称“譬如”,或俗称“打比方”。广西瑶族民歌不仅有着独特的音律节奏,人们在创造民歌的时候还广泛地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民歌语言形象生动,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修辞效果,比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从搜集到的瑶族民歌的语料出发,对广西瑶族民歌中的比喻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出瑶族民歌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特点以及修辞效果。   一、比喻修辞手法在瑶族民歌中的表现   (一)比喻的基本形式   按形式来分,比喻又可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三类。   1.明喻   明喻也称直喻、显比,是指比喻的和被比喻的这两个分明的事物一同出现,喻体和本体之间用“好像、如同、好似、犹如、仿佛”等明显的喻词连接,表明喻体和本体之间相类似的关系。这种比喻是最直接、直观以及形象的,是广西瑶族民歌中,尤其是在情歌和婚嫁歌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形式。从喻词的分类来看,瑶族民歌中使用明喻的情况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   (1)像、好像:   ①太阳出来照山腰,照得莎妹像花苞。   ②一更明月挂树梢,想哥想得好心焦,绣花枕头也磨烂,莎妹心头像火燎。   (2)好比:   ①?妹生得白融融,好比后园白花红。   ②千里枝花万里红,听得四处香花开,黄蜂千里晓花放,好比梁山会英台。   (3)似、好似:   ①鼓瑟笙箫慢慢陪,请得新郎把金杯,相公接酒开杯饮,好似喜鹊恋腊梅。   ②一双牙筷一般齐,男不高来女不低;男似珍珠女似雨,珍珠和玉配夫妻。   (4)同、如同:   ①盘瓠公主成婚配,如同高山并排松,根深叶茂永结伴,不怕霜雪和狂风。   ②你说的话多么好呃,香哩,它同料酒那么香,它同甜酒那么甜。   以上三类喻词在广西瑶族民歌中是最常见常用的,“像、好像、似、好似、好比、同、如同”等最明显直接的喻词,人们顺手拈来,简单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唱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反之像“宛如、若、仿佛”等较书面语的喻词在瑶族民歌中是不常见到的。   2.借喻   借喻是用比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其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句子中,比喻的本体或喻词可以不出现,而只使用喻体来表示想要表达的本体。在瑶族民歌中,借喻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比喻手法,而运用借喻的形式又可分为:   (1)用句子的部分成分为喻体的:   ①龙在深山虎在湾,龙皮不晒虎皮斑,龙叫一声天地动,虎叫百声跃万山。   ②乘凉想起树遮荫,穿衣想起种植人,瑶家翻身分田地。西山楠竹根连根,架上葡萄藤恋藤,红军瑶家同播种。   如上述所举例句,例①中用龙虎来比喻瑶族人民在斗争面前表现出来的英勇威武,用龙叫和虎叫来比喻瑶族人民反抗时的坚定决心。例②中的树遮荫和种植人是用来比喻瑶族人民的恩人――红军,用根连根和藤恋藤来比喻瑶家人和红军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   (2)用整句或一组句子为喻体的:   ①嘴讲是这就是这,讲过同齐不拆开,英台难舍梁山伯,梁山难舍祝英台。   ②刀架颈来眼不眨,莲藕折断丝还在,韭菜割了又发芽。   上述所举的例句,例①借梁山伯与祝英台难舍难分的形象来比喻一对恋人之间彼此坚贞不移、矢志不渝的感情。例②中“莲藕折断丝还在,韭菜割了又发芽”是喻体,直接用来代替本体,表达了瑶族人民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英勇斗争、殊死拼搏的坚定决心和对斗争胜利、未来幸福生活的强烈信念。   (3)句子的部分兼整句为喻体的:   ①后花园里――蔸藤,细细花开十八层。   ②绣花花落随流水,绣鸟鸟飞不回头。   上述例子中歌者借花、鸟、鱼等动植物为喻体,又兼整句为喻体。如例①中借花比喻美丽的瑶族姑娘,又借“细细花开十八层”中花开成熟的形象来比喻女子已是亭亭玉立的十八岁少女,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例②中用“花”和“鸟”来比喻少女,“绣花”和“绣鸟”比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