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美学――德育个体享用实证剖析
德育美学――德育个体享用实证剖析
摘要: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道德完善的功能以外,还具一种享用的功能。德育享用性的前提是德育要具美感,德育主体感觉其优美愉悦德育才可亲可爱。德育美学增强德育可享用性,德育可享用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效度。笔者从事大学德育教学近20年,以德育美学实践印证了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事实与价值所在,而且认为如果从德育个体享用功能出发来设计德育教学更符合德育的原貌,符合人性的追求,其效度很理想,非常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德育美学;个体享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1-0042-03
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使人崇高的功能以外,还具一种享用的功能。德育的享用功能,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快乐、幸福、被尊重和欣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如德育主体言行举止仪容仪表仪态乃至风度气质美等形象魅力的增强。人性中有炫耀的需求,形象好,气质高雅,就比别人有吸引力。一个人不可能注意团体中或身边所有的人,这是人心理上的限制。德育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不是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德育即生活,随时可以体验,德育是利已的,可享受生活也促使事业爱情成功和人际和谐。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体自觉主动追求自我修养,注重言行举止美,从中享受德育的快乐,也是德育的最终目标。
“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由鲁吉教授1994年提出(《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当时曾成为德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檀传宝教授在《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也认同了这一命题。但十多年来实证很少。笔者从事大学德育教学近20年,以德育美学实践印证了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事实与价值所在,而且认为如果从德育个体享用功能出发来设计德育教学更符合德育的原貌,人追求被承认的欲望,德育美能使他满足这一欲望。德育可享用的途径是将原则的道德修养理念化为形象的言谈举止风度气质美,将社会要求隐喻转化为个人幸福追求,由此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知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将言谈举止美作为大学生对生命质量的自觉追求
在媒体上常看到一些相关评论,不少青年学生缺乏最起码对人的礼节,不尊重同学、老师乃至父母,缺乏气质和风度,不使用礼貌用语,不会谦让,行为放浪,随意践踏校园的草坪绿地,到用人单位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怎么介绍自己,甚至慢待客户等等。这些看似细节小事,但却实实在在影响了社会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曾几何时,大学生从温文尔雅的社会精英滑落到被某些文章称之为“丑陋的大学生”。这一变化令人瞠目。人们担心,这样的青年学生能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否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定位太高,缺乏实效,或太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体自身美的熏陶,致使不少学生傲慢无礼自视清高,不理解自尊和他尊的本质,不知道言谈举止美是融入社会的润滑剂。不少在校大学生在道德修养理论考试时写得洋洋洒洒,很有真知灼见,但走出教室却很少有人想到节能关灯,抽不出一个休息日去做社会志愿者,对贫困同学舍不得捐献一个铜板,在公交车上想不起给老人孕妇让座。现实验证,四年可以培养一个本科生,却难以熏陶一个有礼貌教养的谦谦君子。说明教养礼貌的难度和人性塑造的不易,也给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打上问号。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言谈举止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有着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人“不学礼,无以立”。不少国家争相将中国的礼仪文化吸收过去,如韩国、新加坡、英国等,现今他们依然将言谈举止美视为社会和谐和国民自我完善的珍宝。中国国学大师辜鸿铭1914年在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中极力推荐“中国人的精神”,他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
本文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编号:N05KS05)和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编号立项支持。
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当时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回击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和对中国文化的歧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虽落后,但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深沉、博大和纯朴,中国男人“温文尔雅”,中国妇女“神圣温柔”。然而到了21世纪,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时,温文尔雅的中国国民形象却难以寻觅了。我们能否有勇气承认:是我们的德育教育不够贴近生活和实际需求。
我们的思政教育追求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而学生需要的是如何生活如何对待感情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增强魅力。有学生说,学校也强调教你如何做人,但只是从空泛的大道理上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如何寻找鱼道,如何寻找钓点.ppt
- 医院中药饮片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pdf
- 3.1 捐书(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0-2021学年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专项练习卷C.pdf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科学家》课件.pptx VIP
-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7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ppt VIP
- 中秋博饼规则.doc VIP
- 药用单宁酸的制备.docx VIP
- 压力管道年度检查报告(空白).pdf VIP
-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电磁学库仑力与力学综合类问题专题练习.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