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博物馆变迁及应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结博物馆变迁及应对

总结博物馆变迁及应对   [摘 要]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展示平台和城市发展的记录载体,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并内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的原始概念或甚至百年前的解释与现代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有明显变化,本人立足中国博物馆发展过程以及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当前博物馆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 发展过程 创新   博物馆是适应社会和文化需要而产生的。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历史年代第[1]。14-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文明的时代。在意大利。人们访查罗马古城遗迹,甚至到爱琴海中的岛屿,到亚洲、非洲的一些地方带回碑文和图略。随着15世纪末环球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从遥远的地方搜集奇珍异物成为可能。欧洲的探险家,商人来到东方,满载中国、印度的文物驶回,以至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时成为世界艺术品贸易中心。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者的兴趣和收集者的热情,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物质条件渐趋成熟。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即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创建于1683年,世界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博物馆[2])。   一、博物馆的释义   博物馆(Museum)一词,在国外始自公元前300年左右。Museum作为中国的外来语,是一位日本学者将英语Museum依据汉文字司词义于上个世纪中叶译引我国的。Museum一词源出希腊Mouseion及拉丁及Mueion,Muece,汉文译义即为“沉思”或“默想”,用以形容专司美术、文艺、音乐等九个女神,并为供奉她们的神庙叫做MQUReion(Museum)。后来欧洲人利用它作为研究学术及文化教育的场所,演变到中世纪逐步发展成为搜集、保存和研究有关历史文和人类与自然的实物并公开陈列,用来教育人的组织机构。   “博”、“物”、“馆”及“博物”等字、词,在我国汉文文献中即有数千年的历史记载。商周文献可为实证。《说文》说:“博,大通也,从十从布也”,故而“博”字有大、广、久、多、丰富等含义;“物”解释为“万物也,牛为大物,有天地之数牵牛,故从牛勿声”,“万物”包含着人为物与自然物这样两种内容。“馆”字,在《玉篇》称“客舍”。《周礼?地官》说:“五十里,市,市有馆。”《左传?隐公十一年》说道:“公祭钟亚,斋于斯圃,馆于为氏。”凡馆字都赋予一切公共建筑物之意。唐宋以后,对保存文物及论述学问的建筑物为馆。“博物”两字连为一词,最早见于汉文《左传?昭公元年》,其说:“晋侯闻子彦子客,曰博物君子也。”《汉书?刘向传》称“博物治闻,通达古今。”晋朝张华集古今异物,奇境殊俗等成书《博物志》。总之,“博物”有博览万物、保存万物、精通万物的寓意。我们从上述各词的出现与演义中,可以看出博物馆即为保存、展示与研究万物的场所。我们把汉文与英文所述博物馆(即Museum)概念作比较,亦不难看出,它们的字义、词义及其成为文化教育机构和宣传工具之内涵完成一致,若同出一辙。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重新修订了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3]。   二、博物馆的雏型及发展   我国很古以来就是统一民族国家。由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这个古老而文明的伟大群体,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显赫的贡献,博得世界各民族人民的钦佩。她的博物馆事业的酝酿与产生由来已久,当然,其发展与成熟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笔者认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三个时期。   1、古典博物馆萌芽和产生时期   我国博物馆作为文明信息载体,其萌芽当前博物馆界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河南安阳市殷墟遗址掘挖的库房,出土的“册六”兽骨刻辞,是本世纪20年代发现的。“册六”者“典”也,典象征册六有秩序地陈放在几案上。1973年,又在该处获得了刻辞甲骨4511片,多数被集中陈放在一起,这应视为殷人有意识的贮存,若果如此,可以认为是我国古典博物馆的萌芽。   其实,在浩如烟海的汉文文献典籍中,就记载有传说中的尧舜,在经营都邑时首要建筑就是宗庙以及祭祀天、地、日、月、风、雨等自然、社稷、文化诸神的坛庙,而坛庙里大都保存有物质资料及标本以作为演习礼仪和讨论学问的场所。从性质上看,这是古典博物馆的萌芽。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对照分析,宗庙和坛庙所保存的历史文物,即属人文科学性质的博物馆,一切自然之神庙当然就是自然科学性质的博物馆。   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年间的中原地区,古汉文文献《周礼》记载“春官之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器大宝藏。”此为春秋战国的事。到了秦汉,武库专事保存历史胜利品和纪念品。如《晋书?张华传》载“元康五年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