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观音性变形象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壁画中观音性变形象剖析

敦煌壁画中观音性变形象剖析   [摘要]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敦煌莫高窟在艺术构成上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而其中的壁画被视为最为绚烂的光辉史。在整个壁画艺术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响力从古至今可谓是最大的。整个唐代发展中观音的性变过程以及她的慈悲形象的展现都对世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在历史研究、文化继承上,还是对人们的心里需求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度,并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影响。   [关键词]敦煌壁画;观音性变;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29-03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被世界尊为“东方卢浮宫”,是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的圣地。在现存的492个洞窟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那绚烂的壁画了,所以人们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敦煌壁画称作“墙壁上的图书馆”。在这些恢宏壮丽的画幅中,尤以唐代壁画最为辉煌,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而其中从隋唐开始出现的新形象――观音菩萨不仅在敦煌壁画中占有相当分量,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观音性变,这一变化对中国古代一系列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现代社会也一直有着一定影响。   一、观音性变基本形象转化   从北朝时期至唐朝,菩萨无论是在风格、性别还是地位上都有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这就给观世音女性形象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北朝的菩萨一般是供养菩萨或胁侍菩萨,处于从属地位。如北凉时期的272窟《弥勒说法图》中,弥勒属中心形象,两边侍立着的是两位胁侍菩萨,背光上方的是供养菩萨。北魏263窟中的菩萨形象,也是吸取了西域画风,人物、服饰、造型等多西域样式。但西域印度式的“丰乳、细腰、大臀”“遍体圆净光”的裸体菩萨被代之以无性或男性菩萨,上身裸露,浓重艳丽。进入隋代后,单身菩萨像逐渐增多起来,说明菩萨的地位变得重要起来,这时,出现了观世音菩萨这一新形象。276窟中,迦叶侍者身旁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脸型圆润丰满,细眼弯眉、方鼻厚唇,有形似蝌蚪的小胡子。头顶上三色圆光,戴化佛宝冠,前胸袒露,身披天衣,腰系长裙,身上佩戴有项圈、手镯、臂钏、璎珞、流苏等等。此菩萨虽画有胡子,但是神态面型已完全是女性特点,而且衣饰华丽,姿态优美。他左手持净瓶于胸前,右手举柳枝于肩下,在莲花坐上优雅赤足站立。就像这样,形象在慢慢地转化。进入唐代,观音的女性特征越发明显,于是男女形象共存贯穿于整个唐代,但男像渐少,女像增多。到宋代,观音由男到女的转型彻底完成。   在盛唐辉煌的时代,菩萨形态越发丰满,姿态各异,优雅闲适,显露出迷人的女性特征。就像我们熟知的《西游记》中大唐时期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将女性最美的体态特征、善良本质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方面取悦于众人的视界,另一方面在心理上产生无限的亲近之感。从初唐到晚唐,观音形象依然处于变化之中,历史的变迁、风格的转换展现了一种独有的动态美感――世界发展变化的同时,观音之美也于时间的流动中慢慢地“进化”。   初唐57窟的观音像绘制精美,展现了女性优美的形象。她体态婀娜多姿,遐思面露,头微微倾斜。此像脸型丰满、细眉长眼、鼻直唇小,全身上下珠光宝气。一手举颌下,一手垂于身后,跣足踩于一大莲花之上。   盛唐205窟内观音菩萨头戴宝冠,系长裙,披巾带,亭亭玉立于莲花之上,在观音的右下方,还画有一供养人,通过目光对视和一串念珠,把神和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构思别具匠心。给菩萨配上供养人,足见其地位的上升。那一串念珠与彼此间的目光,更是将菩萨仁慈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晚唐196窟南壁经变画下方绘有一排菩萨,气势庞大,彰显身份地位之尊。这组形象造型优美,手托莲花,又握巾带,腰系石榴长裙,脚踩双莲宝座,侧立而徐步前行,周身繁花溅落,既是一身端庄秀丽的观音菩萨,又像一位正在表演歌舞的女伎。在敢于张扬人性美的唐代画家笔下,菩萨的个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优美的形象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整个唐代,观音的女性美好形象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空间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二、观音性变女性光辉形象展现   自古以来,中国大都崇尚男权主义,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甚至在高度发达呼求男女平等的当今时代,中国部分地区人群依旧沿袭着前人的思维模式,仍旧重男轻女,女性地位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针对这种性别偏见,观音菩萨在整个佛教文化中的演变显得重要起来,无论是对宗教文化还是对人们的社会观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观世音与佛教理念最基本而又深层的内涵――慈悲相关联。可以说,观世、慈悲、解救,是观音形象的基本内涵。当观音由男性变为女性的同时,佛教中的女性形象达到了最光辉的顶点,而这一顶点对于当代的社会文化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观音形象由唐代开始发生转变也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