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失误剖析及复习建议.docVIP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失误剖析及复习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失误剖析及复习建议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失误剖析及复习建议   2009届南京市一模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刘长春的《江南无雪》,题目出得非常典范,覆盖了文学类文本中散文阅读的重点,对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有很强的引导作用。现就笔者阅卷情况做一点分析并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题目:第11题,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答案:(1)听落雪的碎玉之声;(2)多次爬出被窝看雪;(3)梦中的雪景。   采分点:(本题5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5分)   补充细则:第一点扣“声音”,回答“敲打”、“?O?O?@?@”等亦可;第二点扣“看窗外的雪景”;第三点抓住“睡梦中”。   典型错例:错把第二点答成:“飘雪优美的舞蹈”或“雪在人不知不觉中飘落”;错把第三点答成:“雪落到院子里的情景”或“雪到处飘落的情景”。   错因分析:出现上述错误是因为没能抓住第三段的关键句和关键词。第三段是写作者有关飘雪的记忆,从内容上看,很明显写了三种情形的记忆,一是听碎玉之声,二是多次从被窝爬出拉开窗帘看窗外的雪,三是睡梦中的雪景。而这在文章中明显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中心句,每个中心句中都有关键词。第一句是“碎玉”,第二句是“拉开窗帘”,第三句是“睡梦中”。如果考生在答题时能有意识抓关键句、关键词,就能避免上述答题错误了。   复习建议:这类题是考查考生的筛选归纳概括能力。对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读文,找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然后把信息分层,划出每一层的中心句,圈出中心句中的重要词语。答此类题时,要尽量用文本中的词句,一般说来,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接近。   题目:第12题,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   采分点:(“特色”3分,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   补充细则:概括雪景特征,三个点应区分清晰。“辽阔”也可答为“大面积”、“白茫茫的一片”;“宁静”也可概括为“静谧、安宁”等。   典型错例:答写景特色,误把“引用”答成“用典”;答不出“由近及远”。答雪景特征,三点答不全,多是后两个特征答不出来。。   错因分析:修辞概念不清楚,答题缺少思路;不能抓住文中写景的关键词句。   复习建议:加强修辞知识的复习,掌握各种修辞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掌握“表达特色”的答题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基本思路是:首先找修辞,其次看写景角度,包括空间角度(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等)和视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有了这样的基本思路,写景特色题答案基本就出来了。答景色特征题时,要善于抓写景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如能抓住“河的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睡着了”、“安睡”,那么“辽阔”、“宁静”的特征就容易答出来了。   题目:第13题,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内容上,表述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1)照应题目;(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   采分点:(“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   补充细则:“照应题目”也可答为“点题”,如答“升华主旨”、“点明中心”不得分。仅有“承上启下”等术语,没有具体解说,得1分。如答“为下文盼望雪作铺垫”得1分。   典型错例:只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作答,不能从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答不出“照应题目”,仅能答“承上启下”,而不答具体内容。   错因分析:缺少答题思路,没有答此类题的基本知识“储备”。   复习建议:这种题型是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考的题型,考生要给以足够重视。答此类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主要是理解感情,要把画线句放在文段中理解,不可孤立理解,还要向文章的主旨和中心靠拢;结构上要掌握几种不同位置的句子在结构中的基本作用,答题时结合文本实际作答,要做到心中先有“储备”,答题时方可“调用”。   结构上不同位置的句子在结构中的基本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照应题目等;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题目),前后呼应等;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照应上文(题目)。   在答结构上作用时,不能只答术语,还要有具体解说。   题目:第14题,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案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