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 治疗后评价 12 2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13 2.1 产生机制 13 2.2 常用测量指标 14 2.3 临床应用 15 3 无创性检测手段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评价 15 4 传统医学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及治疗 17 4.1 病因病机 17 4.2 治则治法 18 5 参松养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 18 结 语 21 参考文献 22 综 述 28 附 录 36 致 谢 43 引 言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迄今病因尚不明确的心肌疾 病,其特征为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室壁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从而导致弥漫性心 肌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且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预后 不良[1] 。据国内相关调查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 年存活率仅在 65.3%左右,严重 [2] 威胁着我国患者的生命 。本病常并发室性期前收缩,因其有心室颤动及猝死的潜在 危险,且反复发作,临床药物治疗不佳。因此,如何判断扩张型心肌病人发生致死性 心律失常的机率,从而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更好的对高危患者进行管理成为了 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无创性检测技术由于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应用方便、患者易接受、费用相对低廉, 因此在对疾病潜在危险的预测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 年美国《无创技术对心 源性猝死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中,对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疾病的用于危险分层的无 [3] 创性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性检测指标包括:24 小时室性早 搏数目、形态,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 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等。 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预测心源性死亡的一个新指标, 最早由德国慕尼黑Schmidt等学者研究发现。其系指单个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 短暂的波动,即:窦性心律先加速,然后减速的一种心电现象。通过分析单次室性早 搏这样一个微弱内源性刺激所引起心电节律的改变,来判断受检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且不受患者心功能、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室性早搏数目多 [4] 少等因素的影响 。其常用检测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 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研究发现,当心肌细胞存在灌注降低、重构、坏死及 纤维化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损伤,造成压力反射弧的迟钝,可使HRT现 [4] [5] 象减弱或消失 。Zareba等 针对68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平均随访28± 15个月,随访期发生了21例心源性猝死的研究结果发现,TO和TS的异常与心源性死亡 1 密切相关,且HRT现象减弱或消失越严重者,死亡率越高。所以HRT对扩张型心肌病患 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目前扩张型心肌病的西医药物治疗大多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抗心脏重构以及 控制心律失常的治疗为主,由于4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性和 (或)其他严重的心脏外副作用,因此给临床使用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动物实验研 究发现,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明显延缓心室重构的进程,但是其疗 效及安全性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6]。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扩张型心肌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候隶属“心 悸”、“胸痹”、“水肿”、“喘证”、“痰饮”等中医内科疾病的范畴,病机以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虚衰为本,血瘀、水饮阻滞气机为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西医治疗的基 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在理论指导与临床治疗 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价值和前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