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主体性的重构与培养-宁波大学学报
第 39 卷 第 1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ol. 39 No.1
2017 年 1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an. 2017
教学主体性的重构与培养
1 2
何跃军 ,陈淋淋
(1. 宁波大学 法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 台湾海洋大学 海洋法律研究所,台湾 基隆 20224 )
摘 要: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当下法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法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整教师主
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消除已经出现的盲目建构学生主体性与削减教师主体性的极端现象。以《法学与经济
学》课堂为改革样本,运用哈贝马斯交往理论,通过适当的改革措施重构法学课堂教师的主体性,将其从
绝对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与交流者。与此同时,通过对话商谈、小组协作与自主学习等方式逐
渐培养学生主体性,由此建构法学课堂教学的“双主体”。
关键词:法学课堂教学改革;交往理论;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 (2017 )01-0113-07
一、当前法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两个极端 于学生。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
深处全面深化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法学教育, 的,并未重点关心学生对理论的吸收和创造,导
“理应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但实际上却面临着 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而无理论”。清华大
饱和危机和巨大的竞争压力”。[1] 新一轮的法 学何美欢教授指出她在多年教学中观察到的法
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 法学教育工作者正在 学院学生,大多数知识结构相对奇怪——一方面
经受课堂内外双重改革的迷茫与转型之痛。 能够对“前沿的、深奥的东西如数家珍,另一方
在目前法学教育中,大部分法学院仍然沿袭 面却不屑于学习基础知识,对基础理论知识只有
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 单薄贫乏的认识。”[5] 这样的学生,绝大多数
为主导、以案例为辅助、以考试为手段。这种教 难以承担法学理论持续创新的重担,有论者批评
学模式,在急需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传播的法学教 道,当前“华夏法学之林,远看一派人多势众景
育早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为有助于发挥教师 象,近看是不少人花拳绣腿的热闹,细看是看家
的主体性,有助于系统传授法学知识体系,也因 本领基本功的缺乏。”[6] 关于法学界“青黄不
此适应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摆脱苏联法学遗留的 接”现象的担忧不在少数,而这也是为何当下中
[3] [4]
影响, 重构新的法学教育体制的现实需求。 国法学仍未有自身法学流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
通过该教学模式,迅速奠定了法科学生法学知识 一。[7]142
体系,培养了一代法学人,广泛传播了法学理念, (二)法学人才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实践的
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早期法学教育的转型需要。 复杂需求
但在当下全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全面深化 上述法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师话语
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提出较高要求 权最典型的体现,[8]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
下,传统法学课堂教学模式迄今为止仍然在沿袭 是“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