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信未来》导案
《相信未来》导学案
《相信未》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本,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句的方法和艺术技巧;
(3)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 1 )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内涵;
( 2 )学习本诗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
三、学习流程
模块一、情境引读
1、学常识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和该诗创作的背景。
(1)作者简介
《相信未》使用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暗的诗,相信未就是否定现在。”
(3)同学们还能搜集一些有关作家和该诗创作的背景吗?如果有,请摘抄在下边横线上或摘抄本上。
2、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中标注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灰烬( ) 摇曳( ) 笔杆( )
给以( ) 给予( ) 脊骨( )
模块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品味诗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寻找正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
注意:参照本第10页活动体验4 示例
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背诵全诗或自己喜欢的节段。
2、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3、同学们反复吟诵诗,写出该诗的主旨句。
主旨:
模块三、重点研讨
:
一、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1)解读意象
仔细阅读第1、2、、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节 :腐烂的皮肉
第6节: 脊骨
【讨论交流】
同学们对以上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懂了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质疑交流)
(2)比喻的用法
从修辞角度看,诗歌的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同学们讨论交流。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只温暖漂亮的笔杆
全节的意思是:
。
【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此处修辞手法的理解清楚了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3)研讨主旨
1、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似的意境之中,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请同学写在下边横线上。
诗歌的主旨:
2、诗人在诗中反复阐明“相信未” ,相信未是否意味着对现在的否定?诗中有没有写“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边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讨论交流。
【提示】 “蜘蛛网”“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情怀”“枯藤”。这一系列的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补充资料】在“革”那个黑暗的年代,有多少干部和普通知识分子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把自己“否定” 掉了 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如:1966年月17日,邓拓服毒;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自家钢窗上吊死;1966年8月24日,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自杀;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大投未名湖自尽;1967年2月,《红岩》作者罗光斌跳楼;1967年6月22日,食指的岳父、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服毒;1968年4月22日,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跳楼,随后他的另一儿子郭民英也自杀;1968年8月12日,周瘦鹃跳井;1971年1月13日,闻捷打开煤气自杀……这样黑暗的年代令人是多么的无奈、无助!这样的心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诗人对这样黑暗、无奈、无助的现实批判、否定的同时对未充满了希望。“相信未” 。
3、请同学们深思一下,“相信未”中的“未”是指什么?
“未”: 。
4、“眼睛”有什么特点?结合诗概括其内涵。
“眼睛”的内涵: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联系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谈谈这种无奈、无助中的固执的信仰。
人物事例:
、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