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词为亡国之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词为亡国之音

浅述词为亡国之音   摘 要:词历来被学者文人称为“亡国之音”,文章对词的这一特征加以论述,力图揭示词与亡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词 亡国 原因   一、缘何“为赋新词强说愁”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翁总结的是自己青年时代的文学创作经历,但无意中道出的却是众多词人的通病――为赋新词强说愁。   从唐、五代至宋亡后的一段时期,词人们在其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诉说他们那或真实或想象的愁苦,无病呻吟者有之,诉离乱之悲苦者有之,发亡国之哀叹者有之,叹壮志难遂者有之。虽未必词人尽如此,但大抵若是。这使得词中到处充斥了愁字以及离恨、悲歌、伤心、泪眼、断肠等愁类字眼。久而久之,词界形成了一种人人发愁,个个吟愁的风气。风气所被,青年词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从来无酒不成席,宋人可谓无愁不成词,也是一奇。   这一风气由来久矣。相传为李白所作,被奉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与《忆秦娥》(箫声咽)即坏了源头,传下了多愁善感的不良基因。   词人的愁要多大有多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   这里面固然有夸张的成分,有形象思维的势之必然,但这愁到底是太多了,足供古往今来的所有词人爬在江边灌得饱足,一张嘴就愁气熏人。   李煜发的是亡国之君的哀叹。从一国之君到阶下之囚,从“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同上)到“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同上),这种事发生在谁身上,谁都会哀叹。事情坏在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其词代表那个历史阶段的最高成就。即使现在,李煜的词也仍然很有感染力。   李煜需为“为赋新词强说愁”负多大责任很难搞清,但肯定不必负完全责任。因为与李煜同时和稍早的花间词人和他们的词已有其可观之处。后者越可观,越有义务分担更多的责任。   如果说李煜发的是亡国之叹,花间词人发的则是无病之呻吟,本身即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两者把自己那或无奈或无聊的情感发泄到词中,只能对后世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也确实对后世造成了不良影响。后世有些人把他们的词捧为主流,名之曰“婉约派”,以之为正。历史的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相比豪放派,婉约派人多势众。   婉约派自己多愁。在他们眼中,别人也是愁不可言。因此他们张口愁、闭口愁,搞得自己的词中“愁”和类似的字眼如漫天飞舞的柳絮、杨花般繁多。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温庭筠词)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张泌词)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词)   这样的句子在唐宋词中俯拾即是。   二、亡国之音与亡国之因   我们知道,音乐和诗歌能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词作为诗歌发展中的一种新形式,和音乐密不可分。李煜的词其内容到现在仍有感染力,配上音乐会怎么样?资料阙如,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见,其感染力必定更大。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是亡国之音,其感染人的结果是使人意志消沉。“亡国之音哀以思”(《毛诗》序)。这话用来概括李煜的词再合适不过。陷入哀思者丧志,受哀思之作腐蚀者也好不到哪里去。   花间词人虽也曾遭逢社稷之变,但他们并非个个是君主。并且他们遭逢的所谓亡国,也不是江山落入异族之手,而是年纪不见得比他们大的小王朝的覆灭,严格说来算不上亡国,而应视为国家统一,当庆贺才是。但花间词人不做如是想,所谓的亡国为他们说愁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当然,他们中有些人也难免因个人地位的变化而失意自怜。   李煜的词也好,花间词也罢,都能沮丧后来者,使后来者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外侮当前无勇可贾。当然,两者也有区别。李煜的词是作为亡国的结果出现的,并因其流传与被效仿而成为后世的亡国之音。花间词主要的是后世的亡国之因,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亡国之音。   充斥着靡靡之音的前蜀、后蜀、南唐纷纷消失在了历史中。但那些调子低沉的词却并未为它们滋生于其中的小朝廷殉葬。相反,它们不但得以流传,而且在后世词人的参与下不断膨胀。   从前蜀、后蜀到南唐,从南唐到北宋,从北宋到南宋,从宋亡到元初,词人中的后来者接过前人手中说愁用的哭丧棒,一路说了下去。在说愁的竞赛中,说着说着就说出了著名的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以及说愁说得特妙的李清照等。既是著名的词人,自然少不了传世的名句。既然偏好说愁这口,名句少不了与愁有关。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词)   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邦彦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词)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上)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上)   论作品的影响度,这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