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书法风格总结
章太炎书法风格总结
[摘 要]章太炎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政治家、学者。他在学术的各个领域都有着精辟的见地和认识。由于其精于古文字学,使得章太炎在书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关章太炎书法的风格特点前人已经做过了一些研究,但大都局限于某一种书体,并未对其书法本体进行全面的总结。本文主要是将前人关于章太炎书法风格的观点作一综述,以便对目前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客观的掌握。
[关键词]章太炎 书法风格
研究章太炎先生的文章很多,但论及其书法风格的文章并不多见。主要的观点有这样几种:
第一,刘诗能、邵鑫对章太炎行草的观点:两位学者把章太炎的行草法书风格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布局疏朗,结体雅正,点画间暗含牵带,稍露机巧,似受汉简及《平复帖》影响。一种苍健恣肆,若群鸟歌喧,意气洋洋,是诗人才情。还有一种将前两者加以融会,复以篆笔转运,拙朴沉静,独具特性。在布局上他似乎受过董其昌的影响,如《家训》、《帛布织语》等可资佐证。”
第二,顾廷龙先生对其篆书的观点:他在文中认为其篆书“……信笔书之,或录全文,或节片段,乘兴命笔,无拘虚矜持之迹,有端庄流利之妙”。说明顾先生认为章太炎的篆书风格是真实自然,端庄流利。
第三,章太炎之孙念驰先生认为:“他的篆书,字体严谨,笔势舒展,古朴近真,气势宏大,独具风格。他写篆书绝不任意拼凑,也不单纯追求字形美观,而是注重六书。”说明其书法风格是古朴自然、端庄严谨。这一点与顾廷龙先生相近。
第四,沙孟海先生认为章太炎先生的书法自成一家,是古文字学别派。认为他的书风高淳朴茂、古朴自然。《篆书千字文序》中云:“章炳麟是古文字学别派。篆书高淳朴茂,其笔法自然近古。”
第五,书法研究社撰述的《各种书体源流浅说》认为“章炳麟则以小篆结合籀文,用笔刚劲,别有古趣”。
由此观之,对章太炎书法风格的评价基本相同。都是以沙孟海先生的评价为基础而有所补充,其书法主要是“古朴自然”的学者型风格。
笔者通过观察研究章太炎作品后认为,太炎书风可分为篆书风格和行草风格两个大类。
一、篆书风格
章太炎因其在文字学上的成就,以及在执笔法和字法上的认识,造就了其独特的篆书风格,可归为以下几种:
第一,“古板简拙、真实自然”的文字学韵味之风格。这和历代许多古文字学家的篆书有相同之处。近代马叙伦先生曾云:“太炎先生为袁氏居于北京钱粮胡同时,以作书自遣。又日有大大书,常书速死二篆,大可尺五六。悬之屏风,遂趣其长女以自缢。然此二篆颇有二李二徐之笔意。”文中所说的“二李二徐”指的是李斯、李阳冰、徐锴、徐铉。此四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的篆书作品都流露出文字学的韵味。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章太炎当时所书“速死”二字,但可通过马叙伦所说的“二李二徐之笔意”来推断其书风。另外,在章太炎纪念馆中陈列着一件大幅篆书作品《还》(图1)也可作为另一个证明。这幅作品是章太炎在得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三省时,愤笔而书成。此作书于四尺整张上,其风格与马叙伦先生所述相近。这种风格源自“二李二徐”。
第二,“稳健大雅、气度雍穆”的金文笔意书风。小篆在体势上是以纵取势,上半部分结字紧密,下半部分宽松、笔画舒展,所以表现出来的气韵婉转流利,秀润典雅。这从李斯、李阳冰、徐铉的篆书中便可以看到。金文结字宽博,富于变化,且笔画较为厚重,所以给人一种雄强豪放的特点,如西周的毛公鼎、散氏盘等。这两种特点在章太炎的篆书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第三,“古厚灵动、凝重简练”的楷篆之书风。书体相杂式书写在明代很多,这和明代人尚奇思想有着一定的关系。明清以来的书法家好用奇字、异体字等书写,并且产生了这方面的字书。我们看黄道周、王铎、八大山人、傅山的楷书、行草书作品中就有对篆书结构的借鉴。这种创作,从书法的角度上扩大了书法的取法范围,且这种结合的形式,丰富了书法的内容与形式,使作品表现力更强,风格更明显。如《终制》(图2)。这是章太炎篆书风格中迥异于其他篆书家的地方,即章太炎用楷法来书篆字,在结构上打破篆书平均、对称的形态,用笔上更加的趋于简单,但仍然运用篆书的笔画,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古厚灵动、凝重简练的风格。这是章太炎独到的地方,可谓自成一家。沙孟海先生就说到“章先生的篆书,结法用笔与后来的出土战国墨书竹简和铜器刻款多有暗合之处”。沙孟海先生虽未对此展开来说,但我们分析其与简书暗合的地方,一是用笔上的一致,简书用笔比较短促,尤其是横向的笔画都是起笔重,收笔轻,近似蝌蚪一样;其次就是字法的变化,字法没有篆书那样繁琐,趋于简单,所以这对用笔也是极大的释放,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另外,太炎先生还取法于魏三体石经的大篆,他曾考释过三体石经,对石经的古文字形有所研究,三体石经的古文字形中有的笔画就存在着简书一类的特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