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虚谷学医心路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虚谷学医心路初析

章虚谷学医心路初析   关键词:章虚谷;学医方法;医门棒喝      章楠,字虚谷,古越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是清乾隆后期、道光年间一位很有学术成就又很有个性的医家。他给人们留下了不同凡响的三部著作:《医门棒喝》(初集);《医门棒喝》(二集),又名《伤寒论本旨》、《活人新书》;《灵素节注类编?医门棒喝三集》。张仲景是辨证论治的创导者和实践者,但明确提出“辨证论治”一词的第一人是章虚谷。“可知景岳先生不明六气变化之理,辨证论治岂能善哉?”(《初集?卷二?论景岳书》)。《内经》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但集中医体质学说大成的第一人也是章虚谷。他明确提出:“以人体质不一,受邪虽同而病变不同”(《初集?卷一?条例》);并首次将人分为阳旺阴虚之质、阴阳俱盛之质、阴盛阳虚之质、阴阳两弱之质四种类型。至于评河间、丹溪、景岳、鞠通之得失,辨温病、伤寒之异同,详火湿二气合而为暑的致病特点,亦大有补于杏林。《医门棒喝》初、二、三集,不但全面反映了章虚谷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也记载了其学医、从医的许多信息。      1、学医目的――尽吾心力      虚谷自述向因多病,究心医理,曾远走粤、燕、京、苏等地,南北足迹所涉,凡同业绩学者,莫不咨访就正。他笃嗜性命之学,于医溯流穷源,力究十余年,未得其绪,而志益锐;又潜心十余年,始有左右逢源之乐。虚谷学医的目的是“尽吾心力”,他把学医比作是以竹筏济人。“譬如春雨山溪骤涨,行人趑趄,余适有竹数竿,急为作筏,虽不能济多人,亦尽吾心力而已”(《初集?卷一自题》)。同时,他把学医看作是自己的所好,不觉其苦。“当其好也,无不发愤忘食,乐而忘疲,不知老之将至者,余好在此,自觉可乐,未见劳苦也”(《初集?卷一?自题》)。虚谷学医的目的,与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养全”(《伤寒论?自序》)、孙思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千金要方?卷一》)有相似也有不似之处,但更实在更能打动人。以虚谷“尽吾心力”、“余好在此,自觉可乐”的心态励人自励,是大有现实意义的。目前医学院校只重视医学知识之传授,忽视励志教育的现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2、学医方法――通医之理      虚谷以为“天地之大,事物之变,莫可涯矣。究之,一理而已。见其理,则触处皆通;昧其理,则动多窒碍。”(《初集?卷一?自序》)。提出“非格致诚正之功,不能通医之理”(《初集?卷一?自序》)。虚谷尊《灵》《素》发明天人合一之理,以卫身心性命为医经之源,认为仲景绍圣轩岐、本《灵》《素》,作《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其下最服膺的是叶天土,赞美叶氏“临证之顷,随病设施,揭其理蕴而因时制宜,无法不备。如造化生物,无迹可求,各得自然之用,与千百年前之仲景心心相印而得其真传”(《初集?卷一?自序》)。因此,虚谷认为学医之方法,于诸家之说“要在读者因流溯源,知其理之所归”(《初集?卷一?自序》),当“舍其短而用其长,随时取益,变化无方而理无不合矣”(《初集?卷一?自序》)。简言之,通其理而已。欲通医之理,先需明白以下几个理。   其一,明阴阳关系之理。《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当年余云岫欲废止中医就是从批阴阳学说开始的。阴阳学说其实,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其虚,临床上辨证处方却无处离不开它。因此,如何认识阴阳关系,是阐释中医之理、运用中医之理的基础和关键。虚谷将阴阳之间的关系表述为“夫阳昌阴随,为造化自然之道。故阳能帅阴,而阴赖阳之煦通以生长;阴能和阳,而阳藉阴之翕合以固密。此阴阳自然之性能,所以经言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初集?卷三?平心论》)。因此,临床所见病证,或当扶阳,或当抑阴,惟随宜而施,不能执一定之法。   其二,治病之理,贵在辨证论治。虚谷认为“理有一定而法无定;法有定而方无定;方有定而病无定也”(《初集?卷一》)。赞赏仲景有是证用是药,必详辨脉证而后始立一方,又反复辨其疑似异同,则方药随宜变换。“治病制方固难,而辨证尤难也”(《初集?卷三?平心论》)。认为后世医家则不然,不详脉证,但题病名,如云伤寒者用某方,伤暑者用某方,兼某病用某方。导致后学不知辨证,记诵方歌若干,每临一病,遍试其方,如此,能幸中者鲜矣。导致的后果是,“既以诸家之书,辞义浅近而易读,则反以圣经为宜古不宜今,终身不曾寓目而亦终身称为医者”,“医道如斯,亦可谓扫地矣”(《初集?卷三?平心论》)。故曰“方书日富,则圣道日晦”(《二集?卷一?自序》)。提倡“每临一病,胸无成竹,惟审其虚实、阴阳、表里、寒热,设法制方,求其合病而止;药虽不同,古方法度,自然合古。如叶氏医案之所以为传仲景心印者,正因其善能变化而无丝毫执滞,仍不出圣道法度故也。学者必由是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