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话审美教育初析
童话审美教育初析
[摘要]作为特殊的文学样式,童话不仅契合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也为儿童的审美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对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童话的美育功能,把童话作为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童话;审美;审美教育
收稿日期:2006-12-30
*通讯作者:闫春梅,E-mail:chunmeiyan@163.com
童话作为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契合。我国学者周作人在其《童话略论》中强调:“童话者,幼稚时代之文学,故成人所好,幼儿亦好之,以其思想感情同其准也。”[1]童话能“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儿童多种需要”,[2]其中即包括儿童审美的需要。教师应当善于挖掘童话中蕴涵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
一、童话契合儿童的精神世界
通过对童话与儿童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同构对应的关系,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内心意象的表现和投射。
(一)童话中的拟人与儿童的泛灵思想相契合
拟人是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在童话里,各种动物、植物可以人格化,日月星辰、风霜雪雨、山谷河流都可以拥有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而这些是儿童非常乐于接受的,因为他们具有泛灵的思想。所谓“泛灵思想”是指把事物生命化的一种倾向。儿童思维水平较低,活动范围狭小,知识经验贫乏,他们推己及人、及事、及物,给一切物质都赋予了生命的色彩。“泛灵思想”是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物我不分、主客不分阶段的必然表现,借助这种思维,他们不会质疑蚂蚁王国里发生的战争,也不会怀疑一个木偶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最终变成真孩子的可能性。
(二)童话中的幻想与儿童丰富的想像力相契合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3]著名童话家陈伯吹说:“如果把童话看作一种精神的‘物质构造’,那么童话也有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幻想”。[4]童话借助幻想,把常见的人、事、物、现象进行奇妙的组合,编织成一幅幅异乎寻常的图景。如长着鱼尾的美人鱼,会说话的白兔,会做饭菜的香肠……这些都是违背客观常识、生活中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但儿童对之痴迷不已。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看,这是因为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而且他们的想像是天马行空式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5]他们随时可以进入幻想的意境,又随时可以回到现实中来,把积木排成一列火车,把蚊帐当作堡垒,把竹竿当马骑,一会儿做妈妈,一会儿又成了老师……在儿童看来,一切都如此自然而合情合理。
幻想不仅是儿童的首要乐趣,也是他们自由的标志。他们通过幻想完成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6]童话正是“以对童年生命的无限逼近和不断提升为审美追求,以浓郁的幻想色彩和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与童年生命形态达成了天然的契合,从而在二者之间体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亲缘关系,一种审美的双向选择。”[7]
(三)童话中的反复与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相契合
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水平的儿童获得一种知识或经验,需要经过反复刺激,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曾在《幼儿文学教程》中讲道:“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差,对事物的认识多依靠条件反射的强化,因此,(童话)往往着意运用反复的方法。”[8]
重复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它使幼儿不必一下子接受太多的新异刺激,减轻了认知负担,使他们产生舒适感。与此同时,重复可以造就一种欢快的节奏。对幼儿来说,童话多由大人讲述,是一种听觉艺术,童话中的重复有利于产生一种音乐美感和“游戏性的体验”。[9]如《拔萝卜》中,重复“拔呀拔呀”的语句,使故事变成了儿歌,幼儿通常很乐于跟着重复。此外,重复还可以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如“那真是非常――非常远”,与“那真是非常远”相比,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也很符合儿童叙事时惯用的语气。
(四)童话中的夸张与儿童的非逻辑推理相契合
夸张、荒诞是童话的另一个基本特征。[10]在安徒生的《豌豆公主》中,公主睡在二十床垫子、二十床鸭绒被上面,可是她睡得还很不舒服,因为她觉得床垫子和鸭绒被下面,有一个很硬的东西,把她的身上硌出青紫块来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夸张。张天翼的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中的赵大化,自己几岁得问妹妹;双脚套在一只裤筒里,却嚷道自己少了一条腿;自己刚放下的钓竿,说是别人遗失的,最后竟然把自己的家都忘了,去敲人家的门,而且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当成别人家的人。世间哪有这样的孩子,显然也是夸张。这种不合常规与儿童的非逻辑推理则是相通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4月自考试题07724物流系统工程.docx VIP
- 2021年10月自考(07724)《物流系统工程》考试题.pdf VIP
- 吉林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第四次统一模拟联考 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pdf VIP
- 【精选】《专家与通人》《专家与通人》.ppt VIP
- 卫星通信基础题库及答案.doc
- GB51101-2016 太阳能发电站支架基础技术规范.docx VIP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精美课件.pptx
- 工厂火灾应急处置流程.ppt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03(新高考Ⅱ卷)及答案.docx VIP
- 《电气控制技术应用与实训》 课件 4.1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