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输液反应24例初步剖析
输液反应24例初步剖析
[摘要]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并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24例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对可能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污染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改善操作环境,严格操作规程。
[关键词] 输液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70-02
静滴输液是临床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但输液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现将笔者在临床中近年来遇到的24例输液反应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 ;年龄5~68岁。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1。原发病:急性支气管炎3例,肺心病5例,急性阑尾炎4例,锁骨骨折6例,烧伤2例,胫腓骨骨折3列,膑骨骨折1例。
1.2 主要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采用非那根(15例),糖皮质激素(11例),镇静剂(6例),物理和药物降温(20例),供氧(1例)。
2 结果
2.1 输入液体成分
输入液体成分及发病情况见表2。
2.2 反应发生时间
5 min以内2例,6~10 min 6例,11~20 min 4例,21~30 min 5例,31~60 min 6例,60 min以上1例。
2.3 反应发生时的液体输入量
不同液体输入量的发病情况见表3。
2.4 主要临床表现
输液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4。输液反应30~60 min即可恢复正常,仅1例昏迷患者,经抢救3 h脱险。
3 讨论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发畏寒、全身发抖,继而体温明显升高,随后又出冷汗等等,由非原发病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可称为输液反应。
3.1 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
3.1.1 热原因素热原分布很广,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都可能被污染,热原的致热作用很强。例如,由大肠杆菌提取的热原0.001 μg/kg即能使人发热。当静脉注入药液时,如果带入一定量的热原,15 min~6 h就会发生热原反应。热原反应实质是抗原抗体反应。本文有19例因热原因素导致发热反应。
3.1.2 微粒因素微粒一般指玻璃屑、金属屑、黏土、昆虫体部分、纤维、丝状藻、各种结晶等。微粒可直接阻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低氧和水肿,形成血管栓塞、静脉炎和肉芽肿,还可引起变态反应,本文有较多病例存在这方面的因素。
3.1.3 个体素质因素输液反应属抗原抗体反应,故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临床上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本文有2例是个体素质因素所致。
3.1.4 葡萄糖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样反应 一般认为,葡萄糖注射液本身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其实并不尽然,国内外均有注射葡萄糖引起变态反应的报道。本组有1例50%葡萄糖输液引起输液反应的患者,药品送检结果表明:热原灭菌符合国家药品检测标准。说明过敏系葡萄糖本身引起[1]。
3.1.5 其他因素如药液温度和体温相差太大、输液量过多、速度太快等,均易引起输液反应。输液滴数应根据年龄及病情而定,开始时应慢注,注意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3.2 引起热原和微粒污染的途径及其预防
3.2.1 引起热原和微粒污染的途径包括:①注射液及粉剂安瓿中所含热原和微粒超出规定。护士在用药前,应当仔细检查药品的有效期、颜色、有无沉淀物以及包装是否严密、瓶塞是否松动和瓶身是否细微裂纹[2]。②空气污染。环境对输液的影响不容忽视,空气中的纤维和尘埃直接污染环境和输液装置,因此,病房和供应室不宜靠近锅炉房、马路和运动场所等容易产生尘埃的场所,并应配备必要的防尘设备。③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有人指出,静脉联合用药本身会带入未超过规定限量的少量热原,但在输液时,往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使热原累计量超过了规定的限度而引起热原反应,本文24例中有22例为联合用药。实践表明,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④输液器的污染。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必须要进那些正规厂家的;使用前,必须要检查输液器是否已被污染(包装袋漏气),一旦发现,应调换新的一次性输液器。⑤安瓿启封时的微粒污染。割锯安瓿时,由于安瓿负压,易将微粒吸入其内。据报道称,如在锯痕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掰开,则玻璃微粒会减少至1/4。⑥输液操作因素。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除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外,尚需有熟练技术,争取穿刺一次成功,以减少热原和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