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课堂教改剖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改剖析
课堂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不揣浅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并小有收获。现以高中语文中的《过秦论》课堂教学为例,将教学尝试中的主要过程谨呈于后,以期能抛砖引玉,并请方家斧正。
该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列述如下:
一、课文点析
每一篇课文,都有最关键、最突出的一点,我们应抓住每篇文章的某一点,给学生进行点析,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理解与掌握。
纵观《过秦论》全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夸张的比较――四次作比,而后得出结论。
1、先从正面写秦国至昭襄王时,国力更为强盛,在人力、兵力、土地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函谷关一战,“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九国之师的优势成了秦国强盛的反衬。
2、始皇统一六国“履至尊而制六合”,建立了秦朝,当初的秦国只是后来秦朝的一部分。这里作者又以强衬强,将秦朝推到了强盛的顶峰。
3、将陈涉在地位、兵器、军队、谋略等方面和九国之师“度长?e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时而语。这里作者以强衬弱,通过比较极力渲染了陈涉的粗俗鄙陋和不堪一击。
4、最后交锋的双方是陈涉和秦朝:一弱一强。通过以上对比不难看出,陈涉和秦朝相比,无异于“萤火之光与日月争辉。”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一连串的比较,得出了具有强大反差,出人意料的结果 ―― 弱存强亡,人们自然由果寻因。这时,作者在结尾处用点睛之笔,引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语,使读者疑窦顿开。文章有了完整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昭然若见。真可谓一语中的,一字千钧。
实力的直观图示:
陈涉 < 九国之师 < 秦国 < 秦朝 亡于 陈涉
提示:
1、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是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国家或朝代。
2、确切说,陈涉只不过点燃了灭亡秦朝的农民战争的导火线,历史上秦朝并非直接亡于陈涉之手。
二、课堂纵横
叶圣陶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些例子”。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不是教学的目的。这里的“纵横”是指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尽可能打破时空的限制,以教材为例子,寻求课文与其他内容最广泛的联系,既可以从历史、文学等方面寻找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或内容来佐证课文的观点,也可以用课文的相关内容解释或阐述历史文化的某一现象或观点。总之,让学生的思维以课文为聚焦点,在无限的时空呈辐射状态,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孤立、片面。学生在《过秦论》的课堂教学中就提出了如下问题和观点:
甲生:课文中的合纵连横,实际就是现代军事术语中的“军事联盟”或“统一战线”,这在历来的战争中都显得很重要,如三国时吴蜀联盟抗魏,二战时建立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抗战时中国建立的全国抗战统一战线等。
乙生:陈涉使秦王朝灭亡,可以理解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而以弱胜强,几乎都和民心有关,如“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国共内战”等。
丙生:由秦王朝的灭亡,我进一步体会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就是民心,就是老百姓的支持。
丁生:用历史的眼光看,秦国当初的强盛是由于变法成功且彻底。成功的变法总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变法是国家强盛的有效措施。
学生的延伸联系,尽管有些幼稚,但毕竟思维能走出课本,将所学知识融入网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能不说这种方法的必要性和可取性。
三、探讨争鸣
语文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是语文课有很大的灵活性与伸缩性。同一文章,可以因读者不同而有不同的分析方法或分析角度得出相异的结论。仁智相见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摈弃死答案和单一的思维方法,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下面略举《过秦论》的教学实况
甲生:课文提到秦始皇想使“子孙帝王万世”,但最终由于“仁义不施而身死人手。”我认为即使“施仁政”也未必能使“子孙帝王万世”。因为历史的发展总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人物,并非都是“帝王子孙”,如陈涉、朱元璋、努尔哈赤、孙中山、毛泽东等。要不,社会可能还停留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状态。因此,“子孙帝王万世”永远是个人妄想。
乙生:假如秦始皇真正能施仁政于民,或许是能够“子孙帝王万世”的,因为施仁政就能得民心,古人不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丙生:作者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实行暴政,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从春秋战乱到秦统一六国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争,这时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莫过于“休养生息”,而秦始皇未能审时度势,作出了种种扰民但未必暴政的事,从而激起了农民起义而导致亡国。因此,秦的灭亡,只是秦王没有把握好与民修养的时间,并非由于暴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新闻采编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docx VIP
- 江苏开放大学宪法学060856第二次平时作业.docx VIP
- 一种利福霉素S-Na盐的合成方法.pdf VIP
- 东南大学领导力素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NBT 47044-2014 电站阀门标准规范.docx
- 中医通过八纲辨证看周围血管疾病!.pptx VIP
- 2020年秋学堂在线《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2020秋)》课后章节测试答案精品.pdf VIP
- 信号处理入门学习总结(傅里叶分析.ppt VIP
- 2025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