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驿文化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邮驿文化初析

邮驿文化初析    [摘要]邮驿对中国社会文明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也是由一个个驿站连接起来的,没有驿站的保障与供给,丝绸之路也难有今天的灿烂文化。本文对邮驿文化及发展历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代邮驿制度;邮驿文化;悬泉置遗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2-0068-02    说到邮驿文化,我们很容易想到嘉峪关新城魏晋墓葬中出土的驿使图,如今,这幅驿使图已经作为中国邮政传递标志广为流传。我国最早关于邮驿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文中记有殷商盘庚年代(前1400),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其中有“来鼓”二字。《诗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驿差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远古时期,通信曾以“击鼓传声”和“烽燧烟火”方式传递。到奴隶制国家建立后,统治阶级为了治理国家,出于传递各种信息的目的,建立了驿站,并通过人、马接力传递紧急书简,出现了有组织的邮驿制度。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诸方面对邮递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邮驿制度逐渐在封建社会的权力支配、扶持下发展壮大。据《周礼》记载,周代就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馆舍,为过往官员和驿差提供食宿。由此可见,驿站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制定了邮驿律令《行书律》,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    嘉峪关一带,自汉武帝横扫匈奴,在河西走廊“设四郡、据两关”以来,邮驿文化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发掘的悬泉置就是一座典型的汉代驿站。那时候的“置”,相当于后世的驿站。考古发掘证明,在李广利伐大宛获汗血马的同年(前101),西汉王朝在悬泉设立了专事传递公文、邮件并接待过往官差、使节、军队的重要机构――悬泉置。这座汉代遗址于1987年发现,从1990年开始,甘肃省文管部门组织文物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轰动了学术界。悬泉置出土的遗物极其珍贵,种类繁多,有大量的汉简,有各种农具,打猎用具,货币兵器,陶器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这些遗物虽历经千载,保存得却完整如新。如帛书家信完整可读,漆筷与现在所用的一模一样,漆耳杯色彩艳丽,几双帮底开全的皮鞋将国内制作和穿用皮鞋的历史上溯了几千年。在残墙断壁上发现的皇帝诏书和医药方的墨书题,被称为当今考古界的惊人发现。以上众多遗物为研究西北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崭新、丰富、确凿的原始资料。    悬泉置遗址位于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这里南依三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年间瓜州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这里东去瓜州56公里,西去敦煌64公里,遗址总面积2.25平方米,海拔1700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邮驿遗址之一。    汉时邮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国防上。边防一线的重要紧急文书,都是靠邮传递送的。汉武帝时大将李陵北征,兵抵受降城,他马上通过邮传给武帝上书报告。后来桑弘羊要在西域轮台屯田,也准备通过邮驿来密切汉政府和西域的关系。东汉时我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起来,班超和甘英的出使西域和大秦,使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汉政府在西北的邮驿十分发达,出现了“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华局面。当时,西方的罗马也正处于繁荣时期,那里也是邮驿畅通,沿途“列置邮亭”,所以当时诸国的商人和使者,可以从东汉边境通过邮驿一直驰骋到罗马首都。    整个汉代,政府从制度上保证了邮传的有效施行。在中央部一级的九卿官职中,有许多是和邮驿制度直接关联的。比如,少府中的尚书令和符节令,便是专管政府公文收发和符节的分发与管理。大鸿胪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大夫也兼管邮传,对邮传使者的凭证进行监察。和邮传关系最直接的是九卿中的卫尉,他的属下有一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征召来上书的民间贤士,所以又叫“公车上书”。后来近代史上著名的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得名便由于此。三公中的太尉、府中的法曹也主管邮驿,负责邮驿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一般管理。汉时,地方邮驿管理也比前代更为正规化。邮驿系统由州、郡、县三级管理。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吏便是“督邮”。他不仅主管邮书,还兼管督察长吏,是个实权官吏。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据出土的汉代木简记载,汉代邮驿通信已有迅速、准确、安全的要求。随着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的形成,邮驿不可或缺地进入并维系着这个通道。丝路和驿站相互依存,丝路因驿站而增加活力,邮驿因丝路而通达至印度、中亚、波斯等国。马可?波罗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其游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