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光美国南方救赎与重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月之光美国南方救赎与重生

《八月之光》:美国南方的救赎与重生   摘 要:《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作品中也最为难懂,也是经常被评论研究的一部小说。本文将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以及文本细读方法对克里斯默斯和莉娜?格罗夫这两个人物的身份和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克里斯默斯的“替罪羊”原型以及莉娜?格罗夫的“大地母亲”原型,探讨这两个人物背后所蕴含的作者对美国南方救赎和重生的思考,以及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克里斯默斯;替罪羊;莉娜;大地母亲   作者简介:施素素(1995.5-),女,汉族,江苏省泰州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专业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3   福克纳是20世纪以来美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人们认为是“美国的莎士比亚”。他以整个美国南方社会为蓝图创造了知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八月之光》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自1932年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但也正如迈克尔?米格尔特所说:“《八月之光》尽管是福克纳作品中最常被评论、被用作教材的作品之一……他仍然是最令人困惑的、最难纳入无论是理性的思辨还是美学的透视的小说之一。因此,它还是一部远未被读懂的小说。”[1]本文将借助于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克里斯默斯和莉娜这两个主要人物,以此来透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美国南方社会的救赎与重生这一主旨。   一、克里斯默斯:美国南方社会的“替罪羊”   “替罪羊”这一原型出自《圣经?利未记》,赎罪日中有记载:“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与阿萨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萨泻勒。”(《圣经?利未记》16:18,7-10)。献祭之羊将会在仪式上被杀死,而放逐之羊将承载着人们的罪孽被流放到荒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替罪羊”。除此之外,《新约》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为了承担世人的罪过,是一种“替罪羊”形象的变形。这种“替罪羊”的象征尽管带有一种原始部落的野蛮神秘色彩,但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角度来看,却体现出了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的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因此在现代也有其特殊意义的显现。可以在现代作品中找出这一机制的各种变体。   福克纳生长于深受清教徒文化浸润的美国南方,他的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圣经》中的典故,据统计: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引用《圣经》达379次之多[2]。由此可见,福克纳对《圣经》十分熟悉,而且乐于在创作中体现这种影响。甚至他的著作《去吧,摩西》和《押沙龙,押沙龙》直接以《旧约》中的人物命名。以至于一位美国批评家曾认为:“福克纳有效地消化和戏剧化基本的基督教理念,因此他被公正地认为是我们时代最深刻地基督教作家之一。”[3]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以《圣经》中原型来分析《八月之光》中的人物是充分可行的。   克里斯默斯这一形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多被认为是耶稣形象置换与变形,而《圣经》中耶稣被认为是“上帝的羔羊”,前文也提到耶稣是一个经典的“替罪羊”形象,再联系到克里斯默斯对耶稣形象的置换,我们不妨以“替罪羊”这一原型直接分析克里斯默斯的形象。在克里斯默斯的一生中,曾经历过三次具有象征意义的放逐。从克里斯默斯出生时,他的身上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上了南方罪恶的印记。他是一个私生子,生父据传言带有黑人血统,在南方严酷的清教传统和种族歧视下,克里斯默斯注定要遭受磨难。作为一个新生儿,他本身是没有任何过错的,只是南方社会将自身的罪恶加诸于他,让他从出生开始就成了南方旧社会的“替罪羊”。也正因此,类似《旧约》中仪式所记载的那样,克里斯默斯一出生就带着这些罪孽,他的母亲米莉像仪式中的“赎罪之羊”死去,而他自己像“替罪之羊”被那偏激的清教徒祖父从原生家庭放逐到了“荒野般的”孤儿院,企图以此带走南方种族偏见和宗教压迫的罪恶。海因斯也反复强调:“那是上帝的意思。”[4]这就是克里斯默斯所遭受的第一次“放逐”。在基督教世界中,孤儿是上帝的孩子,因此孤儿院变带有了一种圣洁纯真的宗教意味,即使是这样一个地方,克里斯默斯依然备受歧视,孩子们用纯洁的嘴对他说出“黑鬼”、“罪恶”、“淫荡”这样的话,因为撞破了营养师与医生的私情被迫离开孤儿院,被虔诚的清教徒麦克依琴收养。麦克依琴以严格的基督教义来教导他,克里斯默斯却没有因此被净化,反而越发扭曲,最终杀死养父,自己被迫逃难,或者说被社会放逐。这是克里斯默斯所经历的第二次“放逐”。从象征意义上来说,清教主义无法教化克里斯默斯,无法洗清他身上的承受的南方罪恶,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南方无法从宗教中实现一种自我救赎。   克里斯默斯在流浪了15年之后来到了杰弗生镇的伯顿家,伯顿小姐坚韧、善良,为黑人争取权利。看似是克里斯默斯得到救赎的最好出路,也看似是南方社会自我救赎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