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鹤铭碑中之王千年沉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瘗鹤铭碑中之王千年沉浮

《瘗鹤铭》碑中之王的千年沉浮   2010年6月19日,江苏镇江市焦山岛外的江面上,5000吨的“勇士号”打捞船将最后一块巨石起吊出水。筹划了3年的《瘗鹤铭》石刻打捞,终于告一段落。   4块千年前沉人江底的巨石被安放在焦山南麓。进一步清理考证之前,人们还无法确证这几块巨石中是否有“碑中之王”《瘗鹤铭》的碑文。   然而,这已是最后的机会。在当地的建设规划中,沉碑所在的江面将被封闭为内河,江坝完工之后,打捞船将无法进入,这意味着千年前坠落的残碑将永远沉于水底。         大字无过《瘗鹤铭》      大概在1500年前的南朝时期,一个自称华阳真逸的隐士路过华亭(今上海松江),遇到一只仙鹤。仙鹤跟随他云游四方,两年后,他抵达镇江,仙鹤突然死去。隐士用玄黄丝绸包裹了仙鹤的遗体,埋葬在江边的焦山下,并写下《瘗鹤铭》(埋葬仙鹤的铭文)以此纪念伙伴。文章既成,他找来工匠,将这篇100多字的铭文刻在了焦山临江的山崖石壁上。   焦山是江心的孤岛,人迹罕至。在后来的许多年里,《瘗鹤铭》静静高悬在江边摩崖上,任青藤蔓生,苔痕斑驳。往来渔樵,也许会仰头看一看石壁上的文字,多半不明就里。偶尔有文人雅客路过,也没人知道这里有将要光耀中国书法史的石刻,他们更愿意去名声风雅的甘露寺、北固山。   江水拍岸,日夜东去。终于有一天,一个不知名的文人发现了石壁上的文字,他惊喜万分,把看到绝妙书法的事告诉了朋友。从此,“犬字无过《瘗鹤铭》”的传说开始流传。   过了许多年,连大唐盛世也已不再,有一天镇江风雨大作,一道闪电劈在焦山石壁上,摩崖轰然垮塌,孤寂几百年的《瘗鹤铭》石刻坠落滔滔江水之中。这一沉,又是300年。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司马光的朋友、郡守钱予高主持地方水利,疏浚河道。工人在焦山石壁下的江滩中捞出一截断石,上面隐约刻有铭文。钱子高闻讯,急忙派人将残碑保护起来。这正是仅见于古书记载中的《瘗鹤铭》,上面是时人从未见过的书法,每个字都翩然飞动,古朴自然,顺序更是独特的从左往右。   消息一出,墨客文人争相前去观看这块江底残碑。其中有一个人早就被“大字无过《瘗鹤铭》”的传说催动,他就是黄庭坚。这个兼诗人、词人与书法家于一身的“豫章黄先生”,毫不吝惜地在自己的书论中称赞道,“《瘗鹤铭》,大字之祖也”,“欲学书者当以丹阳《瘗鹤铭》字为则”。   此后,《瘗鹤铭》名闻天下,成为书法界竞相摹写、研究的对象。沉寂千年的焦山,因为一段残碑迎来送往名人雅士。他们在石壁上留下对《瘗鹤铭》的观感、赞颂,使焦山成了一座“书法之山”。   然而到了明洪武年间,焦山上的《瘗鹤铭》又一次神秘消失。有人说,它又一次遭遇山石崩塌,坠落江中了;也有人说,残碑被人盗走,辗转失落。      康熙五十二年。最重要的一次打捞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春天,时年50岁的江苏布政使陈鹏年携家眷到镇江闲居。这位进士出身的湖南官员以清廉著称,被当地人称为“陈青天”。他对金石书画素有浓厚兴趣,知道镇江焦山的江水底下隐藏着怎样牵动人心的书法至宝。   此时,《瘗鹤铭》虽已不见于人世,但各种拓片却流传甚广。这些拓片版本多而‘杂,真伪难辨。将坠落江底的石刻打捞出来,必能正本清源。恰逢这年冬天,镇江的雨雪比往年少,江水枯竭,陈鹏年雇请工人,驾一叶小舟,沿着焦山水畔的蠛岩逐尺逐寸打捞。工人们用了3个月的时间,总共从江中捞出5块刻有字痕的石头。   这是《瘗鹤铭》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发现。陈鹏年亲手清理这些石块,辨认字迹,最终在残石上发现了整字81个,残字12个。经考证,这正是隐匿人间数百年的《瘗鹤铭》。   陈鹏年后来把这些残碑安放在焦山上的定慧寺中。1962年,经过江水冲蚀、战火洗礼的5块《瘗鹤铭》残碑被移入定慧寺碑林,与北方的《石门铭》一起,被称为“碑中之王”。   “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陈鹏年在《重立瘗鹤铭碑记》中这样写道。   20多年后,年轻的郑板桥来到镇江,准备迎接丙辰的朝廷会试。他在写给弟弟郑墨的信中说,在焦山,他游览于古松、翠竹、平沙、峭壁、远水之间,焦山西侧沿江一带有宋元明历代的游人题刻,美不胜收,其中更有《瘗鹤铭》,令他如痴如醉。后来,郑板桥更根据对《瘗鹤铭》书法的体会,创造了隶、楷结合的“六分半字”。   几乎同时,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僧侣良宽也注意到从中国流传而来的《瘗鹤铭》拓片,他被文字中高古疏远的气度所震撼,日日临摹,持续数年,竟成了日本的“书法之神”。自始至终,良宽将《瘗鹤铭》拓片看做是老师,并积极向人推广。于是《瘗鹤铭》在日本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谁是“华阳真逸”      在关于《瘗鹤铭》的所有故事中,有一个难解之谜最令人不能释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