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殖产清末美术形象
“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
[摘要]甲午战后,国人对“美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康有为是较早接触“美术”的人,其对“美术”的认识侧重于实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将“美术”等同精技;一方面在于利用“美术”殖产,实践物质救国理论。“美术”一词与日本渊源甚深,自产生之日起便同近代赛会紧密结合,殖产目的十分明显,受日本影响,“美术”殖产受到重视,“美术”一度被当成一种工种而得到倡导,形而下形象相当突出。
[关键词]清末 美术 殖产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1-0118-08
近代意义的“美术”是从日本引进的新事物。早在1880年,近代意义的“美术”两字便见于东游日记。游历日本的官绅在日记中记录异域所见,其中关于“美术”者,多为对“美术会”的介绍。其时对“美术”的了解尚属少而浅。甲午之后,国人对日本的关注大幅度提升。伴随异域新学知识大量输入,“美术”一词逐渐在中国流行。关于20世纪初美术一词的历史,近几年来学界已做了不少研究。②而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开展了可喜的探讨。纵观前人已有成果,若将概念与社会联系起来,从社会整体变动观察“美术”概念在近代的演变则还有很大空间。故此,本文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力图跳出已有约定俗成了的概念范围,避免就名词论名词,将“美术”放置于整个清末社会中考察,努力呈现“美术”在清末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动力。
一、“美术”与精技
康有为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已有讨论集中在书法及画论等方面。其实,他在“美术”引进史上功不可没,对“美术”的理解也颇具特色。甲午战败促使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日本,原来通过东游日记已难满足了解日本的需求。康有为提出翻译日本书籍的倡议,并着手编纂《日本书目志》。《日本书目志》的编撰,据康有为自述,始于1896年。“自丙戌年(一八八六年)编《日本变政记》,披罗事迹,至今十年,至是年(一八九六年)所得日本书甚多,乃令长女同薇译之,稿乃具,又撰《日本书目志》”。1897年夏,《日本书目志》完稿,同年冬刊行面世。在《日本书目志》中,“美术”被专列为一门,足见康有为对“美术”甚为重视。书目共分15门,其中,美术门(方技附)包括:美术书、绘画书、模样图式、书画类、书法及墨场书、画手本学校用、音乐及音曲、音曲、演剧、体操书、游戏书、插花书、茶汤书(围暮附)、将綦书、占筮书、方鉴书、观相书、大杂书。除去方技部分――占筮书、方鉴书、观相书、大杂书,则得“美术”14类633种。音乐、演剧、体操、游戏、插花、茶汤、将綦等也在“美术”之列,其分类颇令人费解。而梁启超介绍《日本书目志》时发出的呼吁更令人莫名所以,他说:“愿我工人,读制造美术书,而精其器用”。“美术”与“工人”联系在一起,读“美术书”具有精其器用的功能,这样的解读,似与传统的“艺术”不无契合,而与《日本书目志》的美术门类书不相凿枘。
康门师徒言词不一,未必显示他们之间对此存在意见分歧。尽管《日本书目志》中的“美术”包含甚多,但康、梁对“美术”的认识有所侧重,偏向于从物质层面认识“美术”。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呈《应诏统筹全局折》,倡议学日本维新,吁请光绪帝下定决心进行变法,并提出“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具体办法。制度局下分设法律、度支、学校、农局、工局、商局、铁路、邮政、矿务、游会、陆军、海军等12局,分别推行各项新政。康有为主张委以工局“司举国之制造机器美术,特许其新制而鼓励之”的职能。这显然是把“美术”与制造、机器视为一类列入到“工”之中。稍后,康有为又进呈《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以为欧洲诸国富强的原因在于“诸欧政俗学艺,竞尚日新,若其工艺精奇,则以讲求物质故”。而中国“以重农故,则轻工艺,故诋奇技为淫巧,斥机器为害心,锦绣纂组,则以为害女红,乃至欲驱末业而缘南亩,此诚闭关无知无欲之至论矣”。于是主张奖励工艺倡导创新。该折虽没直接提及“美术”,不过,结合《应诏统筹全局折》所述工局职能,则“美术”也在“厉工艺奖创新”之内。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去国西游,其政见依然具有深远影响。
“美术”作为“工”的一种在清季颇为普遍。1903年《江苏》第2期刊登《工艺报》的一则广告,清晰地表明时人心中“美术”的归属:
现特敦请我国留在日本东京工科大学及高等工业学校诸君,并本邦实业大家担任执笔。内容精
绝,体例完备,印刷改良。定于七月朔日发行第十七期报,冀于吾国幼稚工界呈一异彩。兹将改定
门类列左:论说第一、制造第二(机械、化学、电气、美术等等)、学术第三、工业纪闻第四(内
国、外国二栏)、工业历史第五、工业教育第六、工业组织第七、特别发明第八、新贵绍介第九、
问对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