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誉权与表达自由之价值冲突“实际恶意”原则评析.doc
名誉权与表达自由之价值冲突 原则评析“实际恶
名誉权与表达自由之价值冲突 原则评析
“实际恶
内容提要:名誉权与表达自由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紧 张关系,如何协调和处理两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是 学界的关注点。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现行的诽谤法的最重要
的原则“实际恶意”规则以及美国法学界对于该原则的
的原则
“实际恶意”规则以及美国法学界对于该原则的
不同修正提案。本文认为,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起诉侵权案, 可以借鉴美国诽谤法,采取只有证明被告方面主观上出于故 意方可追究侵权责任的原则。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而 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对于个人的名誉的保护虽然重要,但一 旦与新闻自由有矛盾时,本文认为保护表迗自由的价值更为 重要。
关键词:实际恶意名誉权公众人物利益平衡
2002年6月16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其出版发
行的《东方体育日报》上刊出题名《中哥战传闻范志毅涉嫌 赌球》的报道,并且表明将进一步关注此事件。随后于6月 17 0, 19日又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刊登了对范志毅父 亲的采访及范志毅没有赌球的声明;6月21日《东方体育日 报》以《真相大白:范志毅没有涉嫌赌球》为题,为整件事 件撰写了编后文章。同年7月,范志毅以《东方体育日报》 在20 02年6月16日刊登的《中哥战传闻范志毅涉嫌赌球》 侵害名誉权为由,起诉到上海市静安区法院,要求被告向他 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5万元。
2002年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正式宣判,
被告《东方体育日报》最终胜诉。这也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 来第一例媒体胜诉的官司。判决书中指出,判断一则新闻是 否构成名誉侵权,应当综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按照民事侵权 责任构成要件去衡量。首先,被告主观上不存在过错,行为 也不违法。其次,被告的拫道并未对原告的名誉造成损害后 果。最后,报告的新闻报道是以为社会公众利益进行新闻宣 传和舆论监督为目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笔者对此判决书 最感兴趣的是如下言语:“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 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 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 予以容忍与理解。” [1]这份判决书首次使用了 “公众人物” 概念,清晰简短而有力地阐述了一个重要观念,即在涉及公 共事务和公共利益时,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公共人物的名誉权 应当被特殊对待,公共人物比一般非公共人物公民更有义务 忍受轻微伤害,这就是公共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反向倾斜规则 [2]。这在中国的司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因此,如果本案 能够获得二审支持,并且被最高法院首肯而成为有普遍约束 力的判决书,那么中国新闻司法的进程也许将往前迈出大大 的一步。
“公众人物”理念的来源是《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
为便于分析,让我们先介绍《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的具 体情况。
一、沙利文案与“实际恶意”原则
1960年3月29日,一个民权组织在《纽约时报》刊登 了题为《请倾听他们的呐喊,》(HeedThEirRisin gVoices)的 政治宣传广告,广告描述了南部黑人正在进行的反种族歧视 的非暴力抗争运动,以及他们遭到地方警察残酷镇压的情形 其中尤其提到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对黑人学生施 用暴力。事实上,广告中有个别细节不够真实。[3]
L. B.沙利文是蒙哥马利市的民选市政专员 (electedcomm issioner),负责当地的警察局。他控告《纽 约时报》严重损害了他的名誉,犯有诽谤罪。蒙哥马利市地 方法院陪审团基于严格的私人诽谤规则,判沙利文胜诉,并 判《纽约时报》需要支付50万美元的赔偿金。《纽约时报》 不仅不服,把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
1964年3月9日,联邦最高法院就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作出裁决,9名大法官一致同意推翻阿拉巴马州州最高法院 关于沙利文胜诉的判决。最高法院指出:纽约时报虽然刊登 了内容不实的广告,并且也的确对原告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 损害,但由于原告是一名“政府官员”,他必须“明白无误地 和令人信服地”证明《纽约时报》事先知道广告上的指控是 假的,但仍然明知故犯,照登不误;或者证明《纽约时报》 严重失职,对于广告上的指控存有严重疑问,但未作任何努 力去查核事实真相。布伦南法官将此称之为“实际恶意”原 则。[4]美高等法院强调,如果政府官员要在与其相关的名 誉损失和诽谤案中胜诉,必须举证说明被告在作出那些具有 诽谤和诬蔑的报道时带有“事实上的恶意”,即媒体在进行 有关原告的报道时清楚地知道自己使用的材料或信息是“虚 假不实的”,或对其使用的材料和信息的真伪予以“肆无忌 惮的无视”;在这里,美国最高法院把“实际恶意”定义为 明知争论中的陈述为谬误或“毫不顾及”陈述是否为谬误而 公布于众。依此标准,当原告如果是一个政府官员时,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贵州省公路工程检测计价指南(1).pdf VIP
- 广东省深圳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含答案).docx VIP
- 乐谱-我爱你,中国 伴奏 交响管弦乐总谱+分谱.pdf VIP
- 2025年国家公务员综合素质能力测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规范《GB11903-1989-水质色度的测定》.pdf VIP
-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培训材料.ppt
- 果汁生产工艺流程1图.docx VIP
- T_BJYYJZXH001-2022: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用气体系统验收指南.pdf VIP
- 6G移动通信网络愿景挑战与关键技术.pptx VIP
- WI311-101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