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我国中医入门必读.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2012年12月22 日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原创】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 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 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 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 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 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 常见的问题: 1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 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 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 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 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 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 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 “领悟”。而所有 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 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 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 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 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 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 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 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 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 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 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 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 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 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 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 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 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 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 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 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 《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 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 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 可以选读。 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 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 (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 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 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 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 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 《内经》,《伤寒》,《金匮》, 《温病》。 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 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 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 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 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 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 代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