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临床观察及预防
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临床观察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02-0008-03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其中,70%~80%为表浅性膀胱癌。有研究表明,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TURBT)术后1年以内肿瘤复发率为30%~50%,其中5%~20%会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术后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消除残余病变及原位癌,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浸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因此,TURBT术后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定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常用的化疗药物作用机制
理想的膀胱内灌注药物应具有对肿瘤细胞敏感性高,能在肿瘤上皮内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噻替哌、阿霉素不良反应大,疗效不确切,现已较少用于临床。6种常用化疗药物表阿霉素(EPI)、米托蒽醌(MTZ)、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MMC)、羟基喜树碱(HCTP),卡介苗的作用机制如下。
1.1表阿霉素(EPI) 表阿霉素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579.98,能进入肿瘤细胞核与DNA结合而抑制核酸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使其死亡。其抗瘤作用和抗瘤谱与阿霉素相似而毒性较低且亲脂性高。这种非离子化脂溶性形成有利于粘膜局部发挥作用
1.2米托蒽醌(MTZ)米托蒽醌是由蒽环类类似物衍生物的蒽二酮类抗肿瘤药物,相对分子质量517.41,通过平面型芳香环与碱基结合嵌入DNA双链,引起DNA碱基对分开。使DNA链断裂致肿瘤细胞凋亡:对R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抑制核酸形成导致细胞死亡。
1.3毗柔比星(THp)毗柔比星是一代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相对分子质量664.1,是在阿霉素的氨基糖4端加了一个吡喃环,使其抗肿瘤活性明显提高,能进入细胞核嵌入DNA的双螺旋链抑制DNA聚合酶α和B,阻止核酸合成,使肿瘤细胞在增殖周期的G2期终止,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1.4丝裂霉素(MMC) 丝裂霉素为抗生素类烷化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相对分子质量334.34,对肿瘤细胞G1期,特别是晚G1期及早S期最敏感,它与DNA结合致DNA断裂,抑制DNA合成最终产生细胞毒作用,对RNA及蛋白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5羟基喜树碱(HCTP) 羟基喜树碱是我国特有的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的一种纯天然生物碱抗肿瘤药物。相对分子质量364.34。属拓扑异构酶Ⅰ(Topo I)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干扰DNA的复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通过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证实羟基喜树碱确对体外培养人膀胱癌细胞有急性杀伤作用,明显抑制C-myc癌基因的表达
1.6卡介苗(BCG) BCG膀胱腔内灌注可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反应产生大量J抗体直接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和通过激活细胞免疫反应产生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IL-2)等淋巴因子,而上述淋巴因子通过再激活体内免疫效应细胞的机制杀伤肿瘤。
2 药物的临床应用
2.1灌注方法 灌注前4h禁水,并排空膀胱内尿液,将化疗药物加入注射用水50ml或20ml,混合均匀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内。患者取不同体位各一段时间(约10min),使药物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按说明时间后自主排出体外。
2.2灌注疗程膀胱肿瘤具有多灶性、种植性、尿源性的特点。为防止术中播散转移,术后6h内灌注化疗药物尤为重要。术后长期灌注为主流治疗思路,但近来也有一些学者通过临床试验表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短期应用吡柔比星腔内灌注与长期应用相比,术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相似,而短期应用局部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短期灌注治疗疗效尚未被广泛接受,需临床进一步验证。短期治疗为每周1次,共12次。长期治疗为前12次灌注同前,以后改为每两周1次,连用9个月。总疗程12个月。具体灌注方法可根据病人情况而定:如果病人身体状况尚可,灌注后不良反应小,摧荐长期治疗,反之,短期集中给药治疗。
2.3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BCG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生物制剂,灌注治疗复发率较低,但其发热、膀胱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较重,患者的耐受性较差。MMC复发率较高,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THP复发率低,不良反应比较小。与MMC相近。因此TH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预防浅表性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压电工实操考试要点(最新).docx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新教材).pdf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ppt VIP
-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ppt VIP
-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01(浙江卷)(解析版).docx VIP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docx
- 2025室内设计规范.docx VIP
- JTGT L80-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pdf VIP
- 安徽芜湖市湾沚区国有资本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新版ISOIEC 270022022标准发布及关键变化点解读.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