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帽筒上中国书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绛彩帽筒上中国书画

浅绛彩帽筒上中国书画   帽筒俗称“官帽筒”,创制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官员置放花翎顶戴所用的一种实用器物,兼具陈设性。同治、光绪年间,帽筒得到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同治年间,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首的新安派画家将传统的中国书画引入瓷器,帽筒便成为文人瓷画师们一展身手的载体,成为当日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互相赠贺的重要礼物。帽筒的品种样式除常见的圆筒形外,还有四方形、六方形,有的还带有镂空开窗和雕瓷堆塑。从目前存世的浅绎彩帽筒看,人物、山水、花鸟三大传统中国画纹饰一应俱全。而且诗、书、画、印兼备,艺术成就不逊纸绢画。      浅绛彩画师很好地继承了传统的人物画技法,在帽筒上将中国人物画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的浅绎彩瓷画师中,执人物画之牛耳者当推“御窑厂两支笔”之一的王少维。另外,程友石、任焕章、汪藩、汪章、徐善琴、马庆云等人亦是画人物的高手。   程友石,安徽休宁海阳镇人,名志,又名光志。他是同治末第一批创作浅绛彩瓷的画师,艺术活跃期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画梅花、兰花、墨竹色调淡雅,极具文人情趣,书法也独显风采。其笔下的人物画构图简洁,造型准确,神态自若。图1为程友石的执掌丝纶图帽筒,上画5个人物,两老翁、两孩童、一妇人。整个画面虽无其他背景,但浑然一体,丝毫不乱,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布局技巧。任焕章是浅绎彩画师中又一位人物画大家,字巍山,号南樵子。他笔下的人物最为儒雅。其创作活跃期为1874~1902年,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人物勾勒准确、运笔简练,花鸟工写兼备、收放自如,山水笔法率意、混然天成。书法风格多变,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篆书包括钟鼎文无一不能,行楷法清书法大家何绍基,题款笔力遒劲峻拔。图2为任焕章所绘李白读书图帽筒,画面上一棵老梅虬曲苍劲,枝叶繁茂。画树下的李白悠然自得,捧书而读,眉宇中透出一股儒雅之气。俞子明,名义维,号砚溪渔夫、砚溪山人,江西婺源人。是晚清浅绛彩画师中创作周期最长、作品存世量最大的画师,也是对晚清民国彩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师。其创作活跃期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宣统二年(1910年),是一位颇受市井欢迎的通俗画师,所绘多为时人喜闻乐见的历史典故。图3为俞子明绘范文正公端坐学书图帽筒。画面上范仲淹正襟端坐,9个孩童围绕身边,神态各异。      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经历了一场凤凰涅,逐渐被新粉和洋彩所代替。但这一期间,仍出现了一位人物画绘瓷大师,他就是马庆云。马氏的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二十三年至民国中期(1897~1927),擅长人物瓷画,画面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多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部反衬出脸颊的润泽。图4为马庆云绘加官晋爵帽筒,画面用笔方劲流畅,线条为典型的“钉头鼠尾”,极具功力。      晚清浅绛彩瓷山水瓷画以程门为代表,他将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技法引入瓷器,并将新安画派的山水技法发扬光大。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都有画意高超的山水帽筒存世。   程言,又名程崇言,安徽黟县人,程门长子,字次笠。他曾在光绪御窑厂及其后的江西瓷业公司绘瓷,其传世作品中以山水瓷画居多。其作品最早见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图5为存世最早的程言山水帽筒,近乎通景的山水设色浅淡,淡墨皴擦,山峦起伏,松秀空灵。题款为“仿梅花庵主意,次笠程言”,可知画意仿元四家之一的吴镇。      徐照,又名徐景照、徐仰照,字仰山,一字景山,号石樵山人,光绪御窑厂画师。其作品见于光绪六年到光绪二十年(1880~1894年),功力深厚。山水学米芾,擅用横点;花鸟学沈周,清新雅丽。徐照崇拜米家山水,瓷画创作大多秉承米家山水之风。而这对山水帽筒(图6),则是仿沈周之法,气势沉雄苍郁。其中一只帽筒上题诗为:“白日林堂杂树荫,青苔萦转路深深,屐声鸣谷人来处,不会新茶定会琴。仿沈石田法作于昌浦,弟仰山写。”红色印章“徐照”。另一只帽筒题款为:“月卿庚兄先生大人清玩,云气沉山,月光映水。辛巳清和日写于珠山读画草堂之南轩。石樵山人识。”红色印章“徐照”。考清史,有一位封疆大吏字月卿。张凯嵩(1820~1886年)为清末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云卿,又字月卿。道光进士。历任广西左江道、广西巡抚等职。曾督兵镇压阳朔等地农民反清起义,同治五年(1866年)率兵追击太平军余部汪海洋部,六年任云贵总督。因畏惧民变,三疏请罢职,不准。遂以规避职责褫职。光绪六年(1880年)起授通政使参议,后任贵州巡抚,十年调云南巡抚。奏请开设五金总局,招商开矿。不久,奉令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察中越边界。后病死。此帽筒作于光绪七年(1881年),这一年张凯嵩为四川按察使。从题款看,浅绛彩瓷在当时的一大用途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赠贺之用。      顾宝珊。字海林。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