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新政与黑龙江地区初等教育
清末新政与黑龙江地区初等教育
摘 要:随着清末“新政”在全国的推行,黑龙江地区的教育改革顺时而势地拉开了序幕。在这场空前的历史剧变的影响和推动下,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不同于科举考试《四书》、《五经》、八股文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模式,也不同于各民族所接受的以“国语骑射”为核心内容的旗学教育,而是一种以汉语教学为主,以普及近代科学知识为宗旨的新式教育体制。新式教育的推行促进了黑龙江地区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末新政;黑龙江;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1-0103-02
清末的中国危机四起,清政府为了培养先进的人才,维持自己的统治,掀起了废科举、兴学堂、学习西方的改革浪潮。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也被纳入了教育改革之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新式人才为目标,使黑龙江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开始由传统的旗学向现代学务转变。
一、黑龙江地区的教育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废科举,实行教育改良,为“求本救危”的新式学堂的设立打开了通途。黑龙江地区初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伴随着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在教育改革中不仅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中庸之道,更注重向学生传授和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使知识的结构框架变得更加合理而且更加实用,从而一扫昔日八股之迂腐习气。而在教材的使用上更加丰富多彩。学科设置分门别类,使黑龙江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黑龙江省教育机构的设立
清末实行“新政”在黑龙江设置省,开始设立教育行政机构,将原来的将军衙部文案附设学务处,后来又设置了黑龙江省提学使司,废除了原来的学务处,成立了学务公所。使废科举、兴学校在管理上有了保证。
(二)黑龙江省初等教育的确立
黑龙江省的初等教育是黑龙江省近代教育的起点。“江省风气未开,士民向学者少。若高等、中等各学堂一时猝难举办,今先从小学堂入手,以期教育普及。”[1]
1.初等教育的创办
根据清政府1903年颁行的《奏定小学堂章程》“设初等小学堂,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学。小县城必设初等小学堂三所”的规定,这是一个比较完备并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清末的新学校教育制度基本确立。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于1905年颁行《为奉上谕,停止科举,创办小学堂通行各属遵照由》,要求各副都统衙门及地方长官,“均宜体察地方情形,将应办学堂切实开办”[2]。同年,双城厅通判阮忠植在程德全的倡议下,为推行新学,捐养廉银1000两,邀集绅士锡廉等,在启心书院旧址,创办初、高等学堂各一处,备有图书仪器,并实行分科教学。这是黑龙江创办最早的官办小学。以此为起点,黑龙江各府县始纷设小学堂。
2.学制的确立
依据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之规定,实施9年2级小学教育,即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两级单独设置。由于黑龙江省教育基础薄弱,学界程度较浅,学部所规定的一些必修科目,一时难以实行[2]。为加快小学教育步伐,黑龙江行省公署在1908年(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黑龙江两等学堂章程》中,将初等教育年限作了调整,规定初等小学堂学制各为3年,并规定初等小学堂3年毕业后,再补习高等小学堂科目2年,可一律考送升入中学堂肄业[2]。
3.初等小学的分类
初等小学堂培养目标是:“规定所有国民7岁以上者入学。此级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多为成效。”根据学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7岁(即满6岁)以上儿童入学后,其中又分为两类:一为完全科,一为简易科。完全科五年毕业,其必修学科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8门。此外视地方情形,尚加授图画、手工1科或2科,列为随意科目,困难颇多。因为黑龙江教育起步晚,学校多系新设,师资力量奇缺,投入全部的必修科目,一时难以实行。惟省城和呼兰、绥化两府、巴彦一州开化较早,经济较为发达,两等学堂可授学部规定的必修科。因此,执行时很多地区作了变通,设初等小学堂简易科,也是五年毕业,对某些科目进行合并,总计6科:修身、讲经合为一科;中国文字、历史合为一科;算术、体操,地理、格致合为一科;农、工、商业各科,或专业一科,或兼习数科,视学生程度随时加入。以孝经、四书,礼记节本为完全科必读之经书,第一年每日约读四十字,第二年每日约读六十字,第三、第四两年每日约读一百字,第五年每日约读一百二十字,总共五年应读十万零一千八百字。至于时间的分配,每星期读经六点钟,合计十二点钟。另有温经的课程,每日半点钟,在自习室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