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诚信重于生命人
视诚信重于生命人
二O一一年九月,丁新民被评为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消息传来,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样的荣誉落到丁新民身上,才真正叫众望所归;和他共过事的业内人士说,丁新民获此殊荣名实相符;社会上的老百姓说,当今社会最缺失的就是诚信,最缺少的就是丁新民这样的视诚信重于生命的人。
决不做和老百姓薄情寡义的人
丁新民是土默川上的蒙古人。他的父母都是抗战初期就投身革命的老前辈。两位老人为革命奋斗了几十年,没给子女们留下一丁点家产,却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好的家风――诚实守信的家风。
他的母亲临终前对他们说:“人活一辈子,甚么东西最重要?有人说钱,有人说命。叫我说,甚也不如声名重要。钱有花完的时候,命有结束的时候,唯有声名甚时候也没不了。咱们丁家,从你们老爷爷说起,就是那诚实守信的人。你们作为丁家的后人,一定要像你们的先人一样,言而有信,乐善好施,关照可怜人,体恤受苦人,不管自己穷与富,甚时候也要跟老百姓同甘共苦。这样,终有好报……”
丁新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年轻的时候,种过菜、烧过锅炉,当过兵团战士、当过养路工,四十岁之前,一直跟最底层的老百姓在一起。1998年,已经成为伊克昭盟公路工程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的他辞官下海,领着一帮筑路工人,创办了东方路桥这个民营企业。
企业创办之初,丁新民就说过这样的话:“有人问我最终要把东方路桥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的想法是:国营企业的老路肯定是不能再走了,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以赚取利润为唯一目的的私营企业的老路我也不想走,我不愿意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思想上跟党离心离德、感情上跟老百姓薄情寡义、目标上跟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新式资本家’!”
丁新民是一诺千金的人,他说下的话,从来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思想上跟党离心离德的人”,东方路桥前脚成立,他后脚就找到当时的东胜市委,要求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当时还没有先例,组织部门的同志觉得很为难,答应逐级请示。丁新民又找到当时的盟委,盟委组织部为这个事专门开了部长办公会才确定下来。东方路桥成了自治区第一个建立党委的民营企业。
东方路桥成立党委可不是作样子给谁看,丁新民“真刀真枪”地干,实打实地做。他们设置了党委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副书记,专抓党建工作;他们在各个工程公司直至骨干民工联队建立了党支部,使农村来的流动党员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听到社会上一些人对我们党说三道四,看到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破坏党的声誉,丁新民难受至极。他发誓在自己的企业里一定要“撑起一片蓝天,保持一块净土”。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是共产党员上,他们叫“党员示范工程”;一遇“龙口夺食”的关键回合,冲到最前面的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叫“党旗下宣过誓的先上”。那些滥竽充数的“共产党员”在东方路桥是待不住的。2002年,有两名党员被解聘了,原因是没起到党员的作用,群众不买他们的账。对这些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丁新民说:“作为企业,我虽然不能开除他的党籍,但是,我完全可以解除他的合同。不这样做,他就会在群众面前丢共产党的脸,让群众捅我们的脊梁骨!”
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感情上跟老百姓薄情寡义的人”,丁新民始终保持着他与底层群众的那种血肉联系。当初自己的光景也过得捉襟见肘时,他就交往着一帮比他还穷的穷朋友。后来他富了,仍然不忘公路工程局的那些老职工,不忘还住在交通大院里的那些老邻居,谁家有个灾灾病病,有个婚丧嫁娶,只要他知道了,总要找上门去,不是放两个钱,就是买些像样的东西。一到逢年过节,他和妻子更要备上丰厚的礼物,挨家挨户地去看望。二十多年了,年年如此。每回去了,那些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头老太太,一个个握住他俩的手说:“你们也快六十了,快不要跑了,年年除了吃的、喝的、用的,还给我们红包,就是自个儿的儿女,做到这一步也不易啊!”
向社会捐赠款物,更是丁新民表达爱心的主要途径。1998年南方发生洪灾后,他带头捐了5500元现金、51件衣物,还让妻子做了4床新里新面的棉被寄往灾区。从那以后,向社会捐赠就成了东方路桥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几乎年年都搞捐赠,而且捐赠的次数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丁新民正在外地。他是地震的第二天回到东胜的。一进门,大家都在等他定个数,然后再定各自的数,谁也不敢超过他。一说具体数,丁新民反倒踌躇了:他不想起得太高,不是他不想多捐,他是怕定高了年轻员工跟起来吃力,就定了个5万。其他同志依次类推,有3万、2万的,有万数八千的。半天时间,捐到108万,当天就捐到了红十字会。第二天,他的儿子就对他说:“捐少了,捐少了。”丁新民安慰儿子:“先别急,还有机会。”几天后,机会果然来了:中组部发出通知,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