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从依恋理论视角解读电影中人物行为选择必然性
试从依恋理论视角解读电影中人物行为选择必然性
[摘要] 电影欣赏是内心情感体验与外在感官愉悦的一次旅行。观众需要通过视听语言的解读和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达到与编剧和导演内心情感的共鸣。因此,理解了人物先后行为的承继性,理解了人物行为选择的必然性,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也就掌握了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的内心感悟。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观众应尽可能扩充知识面,理解人类心理学研究的一些简单基础理论,如依恋理论,便能轻易解读编剧隐藏在作品中的人类共通的心理感悟。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 《霸王别姬》 依恋模式 依恋对象 行为选择
一部优秀影片的横空出世,通常需要编剧与导演珠联璧合的创作,编剧赋予电影以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涵,导演选用适当的试听语言为电影披上优美舒适的外衣。而一部优秀影片的成功,则需要的是市场上座率,是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与喜爱,是观众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准确理解影片中主人公的经历与行为选择,是共鸣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理解电影中人物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依据观众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根据导演运用的视听手段,也可以依据编剧一贯的人物塑造风格,但这些理解方式因带有一定程度的个体主观差异性,会导致解读的不准确性,如观众自己的生活体验会具有片面偶然性,导演和编剧的风格也可能带有主观偏好性。多数影片情节的发展,人物行为的选择,都依循一定的心理模式与逻辑关系。即使剧情片存在着极大的虚构性情节,但同时情节内部逻辑必须具备合理性,只有建立在合理性上的虚构艺术,观众与创作者才能共鸣,否则便会成为荒诞剧。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观众应尽可能扩充知识面,理解人类心理学研究的一些简单基础理论,如依恋理论,便能轻易解读编剧隐藏在作品中的人类共通的心理感悟。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后经几代理论家的不断完善,形成一种有关亲密关系的理论。它认为,婴幼儿时期孩子与父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会形成三种依恋模式,这种早年的依恋模式会延续并影响到成人期的依恋关系及行为选择。而且,每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依恋的对象会自然地从婴幼年时的父母转移到青少年时期的朋友,再到成年时期的恋人、夫妻。三种依恋模式分别是:A. 回避型依恋模式:“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B. 稳固安全型依恋模式:“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C. 焦虑―矛盾型依恋模式:“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影片,讲述了1900从出生到死亡的悲剧人生。刚出生,他便被遗弃在一艘蒸汽船上,后被一名黑人烧火工收养并细心照顾。8岁时养父意外身亡,那时起,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极出色的钢琴家,但却从未下过船,直至最后随同被炸毁的船一起消亡。在船上,他也曾碰到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女孩子,在得知了女孩的地址后,犹豫之下,他没有选择下船;好友马克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描绘了陆地的繁华,以及下船后随之而来的名誉、金钱与地位,可他仍然选择留在船上,只远远地观望着这些美好,仿佛于他,那些只是海市蜃楼;船即将被销毁,关涉自己生命的时刻,他说“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朦胧美妙的爱情,耀眼夺目的荣誉,只有一次的生命,都没能俘获1900的心,他固执甚至是偏激地守护着心中的家园――弗吉尼亚号。1900始终没有下船的行为选择,让人不禁唏嘘,悲剧之中带着几分惋惜,摇头表示不理解。如果我们略懂一些心理学依恋理论的知识,1900不下船的行为选择就容易理解,或者可以称为一种必然性了。依恋理论告诉我们,婴幼儿的早年经验与依恋模型会延续至成年期,并最终影响成年期的行为。1900婴儿时便被遗弃,黑人烧火工收养了他,并给予了他温暖的爱,信任与依靠。在这样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中,1900认为自己会是个永远幸福的孩子,过着开心的日子。但黑人意外身亡,1900再次成为孤儿,他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幸福。他开始对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产生了怀疑,觉得永恒的安全依恋只是暂时的,不知道哪天便会失去,不再乐观,不再信任,也不再去依赖任何人。而唯一能够带给他安全感的是弗吉尼亚号船,因为从他出生起,这艘船带给他的快乐与记忆都是永恒的,从来没有抛弃过他,没有丢下他,他只相信这艘船,他和船形成了一种稳固安全的依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