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估早期油画市场价值
重估早期油画市场价值
2010年11月23日,中国嘉德隆重推出了南36位早期油画家的61件作品组成的“开拓与奠基――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先驱专场”,这场拍卖也是所知内地首次以回顾20世纪早期油画发展为主旨的一场拍卖。在天价满天飞、热炒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当下,这种开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尽管这场拍卖中缺少常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郭柏川等经常在港台市场创纪录的大家作品,但是我们从其收入的36位艺术家的名单,还是可以看出,确实“涵盖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家”。60.66%的成交率和1870.96万元的成交额确实不高,甚至不及一件拍场热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但是,看完上拍的作品,我们会为一长串的名家名单而感动:徐悲鸿、朱士杰、乌叔养、周碧初、林达川、沙耆、孙云台各3件;李超士、黄养辉、余本、费以复、杨祖述、莫朴、闵希文、孙宗慰、戴泽、苏天赐各2件;关良、唐蕴玉、吕斯百、黄显之、庞熏栗、李青萍、王肇民、万吴、刘依闻、涂克、张自正、萧淑芳、艾中信、李宗津、罗工柳、刘一层、刘国枢、周大集、吴冠中各1件。虽未完全涵盖那一历史时期的油画名家,但是大部分耳熟能详的大家均已被列入其中,俨然是一部早期油画史。吴冠中绘于1959年的花卉静物《鸡冠花》题材稀少,来源明确,以604.8万元拍出。孙宗慰《驼牧》和关良《禹王庙》分别以128.8万元和123.2万元易主。
长期以来,内地油画拍卖市场都偏重于当代艺术家作品。偶有早期油画家作品上拍,也局限于几位大名头大师的作品,鲜见中国嘉德这种规模的拍卖。也就近一两年来,在当代艺术板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恶炒危机之后,重新挖掘属于中国本土的早期油画家作品才被拍卖公司提到日程上来。经过2009年的初步梳理,这种重估在2010年的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之外,北京翰海、北京华辰、北京诚轩、西泠拍卖、上海泓盛等公司也加大了早期油画的推介,且成绩菲然。
去年春拍始,早期油画的行情继续保持了上一年的上扬态势,吴冠中、赵无极、常玉、林风眠、颜文棵、潘玉良、关良甚至刘海粟作品都拍出了新高。(详见2010年《文物天地》第8期《吴冠中?赵无极》一文)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市场上的一线名家作品的好行情基本以香港、台湾市场为中心。内地市场还是以二线名家作品为主。这与港台地区较早介入挖掘、梳理早期油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台湾地区的从业者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早期油画家作品,民间收藏的上述一线名家、二线名家的作品大部分集中到了台湾,一度成为早期油画的集藏地。香港拍卖市场兴起后,早期油画随近现代书画之后,被港台收藏家、经纪人、画廊业推上了拍场,在获得丰厚回报之外,也为拍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已经快速增长的今天,估价高昂的早期油画仍以港台地区为主要交易中心,内地鲜有重要作品出现。
上述已经明证:在早期油画领域,内地与港台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绝对不是仅表现于我们表面能够看到的作品成交价格的高低!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面对早期油画,内地市场在各个方面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如早期油画史的学术梳理,早期油画家个人资料、个人史的挖掘,早期美术教育、学术社团、学术期刊、油画展览等等层面的研究几十年原地踏步,很多在早期油画史、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艺术家,甚至没有一部相对清晰的作品集,遑论专项研究的展开了。直到近年,我们才看到两部由个人完成的《中国油画史》《20世纪中国艺术史》。内地号称人才济济,吃着财政的美术教学、科研机构多如牛毛,且冠于油画研究会、油画院为名的机构在不断增多,取得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而大量画廊、拍卖公司,忽而东忽而西,忙来忙去为着眼前几个钱,十余年来,关注长线的画廊主、收藏家屈指可数。媒体紧盯着谁的画又拍了多少,创了什么什么纪录,或是有哪些花边新闻。
可喜的是,就当下行情看,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千万元级作品在内地已经常出现,赵无极的作品也成交过数件。去年北京匡时秋拍,赵无极1961年作品《5.12.61》拍出了1288万元,成为内地最贵的赵氏作品。
去年秋拍仍是赵无极、常玉、廖继春、吴冠中的作品行情最好。常玉作品价格继续高涨,全年拍出7件超千万元作品,秋拍仅出现2件――上个世纪50年代的《青花盆与菊》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5330万港币,居常玉作品价格之首。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大未来画廊是最早搜集、经营常玉作品的中国画廊,市场上流通的常玉作品,大部分曾经过他们之手,所编辑的《常玉巴黎时期重要作品集》(1992年)、《常玉油画全集》(2001年)等书是研究常玉艺术的案头必备,此画1966年是法国巴黎图欧饭店的藏品,后经巴黎的易?毕朵、尚?克劳德?希耶戴、德佛斯收藏,被帝门艺术中心寻得,1992年被携回台北展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