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氏播迁客家先民足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邝氏播迁客家先民足迹

邝氏播迁客家先民足迹      邝氏,是我国汉民族中少见的姓氏之一。邝氏人口虽然不多,但她却是客家家族的典型个例。考察邝氏家族的崛起和迁徙史,使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客家民系形成的轨迹及其文化传承。      一      邝乃古姓,罗泌《路史》卷三○《国名纪?杂国上》:“邝,古国,有邝氏。”《姓苑》:“邝氏,广东南海、高州多此族。”据陕西汉阴发现的乾隆二十六年《邝氏族谱》记载,邝与旷,二氏同出一宗,其先祖本黄姓,乃伯益之后。东汉时,有河阳侯黄宣者,娶妻梁侯邓禹之孙女,生子黄贤,家于河南南阳邓州白水村。至唐神龙中(705~707年),黄宣裔孙黄旦、黄丞兄弟因避祸易姓,黄旦易姓曰旷(旷),黄丞易姓曰邝(邝),俱隐“黄”字于其中。以后,旷氏自南阳徙居陈留东村,邝氏徙居江西吉州。   汉阴《邝氏族谱》内有《敖城邝氏宗谱序》一篇称:“自丞公由开元中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侯。因言拂上,天宝乙未谪吉州长史。安禄山兵动,调敖城参军团练使,家东蒙山下,遂为敖城人。”   此后,邝氏以吉州敖城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迁徙。汉阴《邝氏族谱?敖城邝氏宗谱序》又称:“历传至宋,子孙日益蕃衍。一居庐陵,一居永新,一居太和,一居永宁,一居南海,一居临武、宜章,一居宝庆、武冈,一居衡州、攸县,一居蜀之遂宁,一居东粤之连州,一居西粤之罗城,先后以甲第显,簪缨衣衿郁然相望。”诸如安福、苍州、东山、峡水、朱村、彭方,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泰和下村以及南昌以东的进贤县,都有邝氏子孙的家园。明万历年间,礼部右侍郎、代理尚书朱国祚在《三忠堂邝、旷氏标铜五族珍玑谱叙》中说:“派为递迁,代有闻人。后先相望,如忠烈之贞,勋业之隆,懿德之盛,文章之著,炳耀古今。”   邝氏以江西吉州(今吉安)为郡望,号“庐陵堂”,又因邝、旷出自黄氏,黄、邝、旷同为一宗,而邝、旷始祖因报国而易姓,故又号“三忠堂”。      二      唐末及五代十国期间的战乱,造成了流民大迁徙。中原移民远者已达广东韶州、惠州、嘉应州等地,而多数则迁居福建汀州和赣州东部各地。   由于人口的不断膨胀和战乱,吉州邝氏也随着移民大潮从江西敖城向南迁徙,记载比较有名的有两支:十世有容公远迁广东高州;幼父公则迁居湘粤边界的湖南临武之寿塘。这两支后来都成为望族,为客家邝氏族系的再迁徙奠定了基础。   临武县地处湖南省最南部,南岭山脉东段北麓。据《临武县志》记载:“唐乾符四年,迁入三户12口。宋时,江西客民130余姓大量迁入临武。”黄、周、陈、邝、李、刘等姓均于宋时由江西迁入。   今临武邝家村是一个有5000多人口的大村,邝氏在临武是大姓。邝幼父从江西敖城迁居临武之寿塘,时间应该是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在临武,邝氏子孙瓜瓞绵延,繁衍日众,不得不进一步向各地迁徙。诸如:湖南宝庆、衡州、宜章、武岗、攸县,四川遂宁,广东南海、连州,福建泰宁,广西罗城等地,皆有吉州邝氏的裔脉。      广东乳源县浪头村邝氏,也是幼父公后裔中的一支,开基祖为邝法琳。宋末元初,法琳公携子邝权赴广东贸易,“历尽粤中山水,至乳源上积里,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见山清水秀,一脉龙气逶迤而来,美不胜收,又闻此地旧有龙浦之名,遂与子权决意定居于此,取名浪头村”。自邝法琳携家定居浪头,邝氏人口大增。法琳公生子二:长权、次永。至第三代,已形成深、淳、清、海、澄、渲“水旁六大房”。至第四世“文”字派,仅邝权一支,即分为七大门;而邝永一支更是支脉错综,支系庞大。明末清初,部分族人还远迁海外。      三      明末清初,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天灾人祸使四川和陕南(尤其是秦巴山区)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摧残。清王朝建立之初,即大力推行“移垦”政策,招徕各地流民,进山垦荒就食。乳源浪头邝氏淳公支下祯公,生三子:世松、世相、世才。时值清初“湖广填四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邝世才携妻沈氏、子代荣以及长兄、二兄之子侄与堂兄邝世长,自乳源县浪头村辗转流移,远迁四川梁山县。   邝氏族人在梁山生活11年之后,邝世才深感此地非创业繁衍之所,乃携家带口于雍正六年(1728年)远徙陕西省兴安府汉阴厅东路蒲溪铺。世才公“见此地高山四围,江河南绕;月河以南,豁然平敞,数百里源泉灌注,陂地相属。乃谓之曰:此即楚所谓汉中六百里之地,史称西蜀沃野千里也”,而汉阴尤为沃饶,遂定居于此。越二年,世才公复往梁山,搬来长房侄儿(世松公之子)代通、代秀,二嫂(世相公之妻)林氏及其子代芨、代烈、代伦、代崇;后又回乳源县浪头村搬取兄嫂。   邝世才之长兄世松因年老多病留乳源浪头,两年后去世;二兄世相早在康熙五十九年西迁途中去世,长嫂邓氏偕孙朝安、朝舜随世才公迁入汉阴县蒲溪铺。由是,乳源邝氏定居在汉阴县蒲溪铺繁衍生息,数十年中,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