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梅戏会馆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实践
黄梅戏会馆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实践
2006年8月19日,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与文采公司共同创办的安庆黄梅戏会馆隆重开业,成为安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古朴典雅的装修风格,原汁原味的黄梅曲调,给人们奉献了一道道经典、丰盛的文化大餐。
2008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做客人民网谈到文化强市时指出:安庆要唱响黄梅戏,要积极活跃演出市场。培育和开拓好这个市场。那么。黄梅戏会馆的经营实践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迪?安庆晚报记者走访了安庆黄梅戏会馆总经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之子王小亚先生。
问:黄梅戏会馆是黄梅戏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生事物。不少人对会馆创建起因很感兴趣,能否谈谈这方面情况? 王小亚:黄梅戏会馆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回归的必然产物。2005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将原先三个黄梅戏剧团整合成两个。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以下简称“一团”)团长熊辰龙先生考虑到人员多、负担重和演出任务不足的状况,首先想到租借原新光电影院创建黄梅戏会馆,这一想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春,文采公司董事长吴敬东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这一计划后,毅然决定投资参与经营,开设了在全国堪称一流的戏曲会馆。
问:目前整个戏曲市场不太景气,文采公司为何愿意“铤而走险”?
王小亚:黄梅戏是安庆的一张名片,外地客人到安庆来都想看专业演出。过去只能瞅机会去一团或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小剧场,但这两个地方条件简陋,影响了安庆的城市形象。文采公司的介入,不仅使创建会馆的设想很快变为现实,而且大大提升了会馆的品位和档次,为来宜考察、投资的客人们提供了一个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在会馆签约仪式座谈会上,许多老专家、老艺人心情激动,交口称赞此举是为黄梅戏办了一件大好事,并为如何办好会馆积极建言献策。有位老同志满含热泪地说,他在历次政协会议上都建议政府开辟这样一个舞台,面向大众,天天演出,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问:黄梅戏会馆有哪些经营特点?通过这一年多来的经营实践,您有哪些切身感受?
王小亚:首先,就经营特点来说,会馆和专业剧团的小剧场不同。观众对节目的安排、对我们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会馆经营应当注意把握“三性”。首先是“专业性”。会馆必须以专业剧团为依托,融合民间班社和其他艺术团体,为观众奉献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原味正宗的黄梅戏节目。其次是“传统性”。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在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我们的艺术家们应当在黄梅戏创新上进行大胆探索、大胆尝试,不创新就没有发展,但黄梅戏的传统性不能丢,否则就会失去它的存在价值,特别是会馆的客户大多是外地的朋友,他们到这里就是想看最传统最经典的东西,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原生态”。三是“趣味性”。会馆是面向人民大众的,要把那些趣味横生、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搬上舞台,这与黄梅戏与生俱来的通俗文化基质是一致的。最近,我们邀请怀宁民间班社、潜山黄梅剧团、湖北黄梅县剧团来会馆演出,尽管他们在整体水平上同安庆的演员有一些差距,但是他们质朴自然、诙谐幽默的表演给会馆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深受观众欢迎,也给安庆戏曲界某些程式化的表演带来了挑战和思索。
其次,会馆的经营实践,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
第一,黄梅戏有着非常深厚的社会基础。会馆开业以来,接待了国内外众多的黄梅戏爱好者,他们在会馆不仅能看到很多珍贵照片,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流连忘返,这些场面使我们深受感动。黄梅戏是一个年轻的剧种,但是有着这么好的群众基础,拥有这么多的热情观众,这是我们安庆的骄傲。
第二,会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丰富舞台。在会馆建立之初,依靠黄梅戏一团这个阵容整齐的艺术团体打造会馆品牌团体,难以适应广大观众求新求变的市场需求。为了把会馆真正办成所有黄梅戏剧团共同的舞台,我们已向安徽、湖北20多个黄梅戏剧团和一些民间班社发出邀请,并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使会馆的节目更丰富、更精彩!
第三,会馆是锻炼黄梅戏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的一个绝好平台。由于专业剧团演出任务少,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缺乏足够的舞台实践,业务水平很难提高,有的渐渐被埋没。会馆给每一个演员都提供了锻炼、展示和发展的机会,可以这么说,在会馆演出的演员在短短时间内演出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插话:作为艺术大师严凤英之子,您对黄梅戏有着深厚的感情。请您谈谈对当前黄梅戏事业的感触。
王小亚: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黄梅戏人才断档,特别是安庆戏曲界,编剧、演员、作曲、乐队等各个专业人员普遍老化。几个作曲都在60岁左右,当家锣鼓基本都是退休返聘的老同志,演员队伍青黄不接,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京剧拥有长盛不衰的光辉历史,正是两个世纪里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所造就的。黄梅戏虽然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的“高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