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中汤饼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诗中汤饼探析

黄庭坚诗中汤饼探析   摘 要:虽然“汤饼”本指水煮面食,与“茶”有异,但黄庭坚依然根据二者兼具“汤”和“饼”的特点,在《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一诗中给“汤饼”一词拓展了一个新的意义,即以“汤饼”指代茶。这一意象指代的变迁体现了黄庭坚诗中独具的心裁,为“以汤饼指代茶”的写作方式开创了先河。   关键词:黄庭坚诗;汤饼;茶;面   作者简介:程楚?i(1993-),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文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   一、引言:   黄庭坚《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一诗,是他对苏轼、苏辙、孔武仲几人唱和诗作的和章。整首诗秉承了黄庭坚诗“无一字无来处”[1]的特点,几乎句句有典。考察这首诗,最后一联的“汤饼”一词在整首诗的语言环境中稍显突兀。那么,这首诗的“汤饼”到底指代何物?它是延续了过去的叙述意象,还是生发出了新的指称意义?关于这个词的探讨,不仅对这首诗的解读有帮助,它还可以提醒读者,要对古诗文中出现的常用字词有可能含有的新义保持好奇和警惕。   二、《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文本初探   黄庭坚的这首诗处在一个巨大的文本唱和网络中。元?v二年丁卯(1087)[2],苏辙先有诗赠孔武仲[3],孔武仲回赠《答苏子由留赠》,苏辙次韵有诗《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之后苏轼作《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辙次其韵。余昔在馆中,同舍出入,辄相聚饮酒赋诗。近岁不复讲,故终篇及之,庶几诸公稍复其旧,亦太平盛世也》,苏轼的这首诗引起了两篇唱和,其一是孔武仲再作《再用韵和子瞻》,其二就是黄庭坚的这首《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少小看飞腾,中年嗟远屏。风撼?n?_枝,波寒鸿雁影。天不?了刮模?俱来集台省。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时平少犴狱,地禁绝蛙黾。颇怀修故事,文会陈果茗。当时群玉府,人物殊秀整。下直马阗阗,杯盘具俄顷。共醉凌波袜,谁窥投辖井。天网极恢疏,道山非簿领。何曾归闭门,灯火坐寒冷。欲观太平象,复古望公等。贱子托后车,当烦煮汤饼。[4]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黄庭坚这首诗表面上只是对苏轼诗的唱和,但实际上包含了对二苏、孔武仲三个人诗歌的呼应。二苏与孔武仲的诗歌所针对的对象都是自己唱和的那个人,诗中不乏对该对象的赞美之情。黄庭坚则一开始就以“连璧”、“分鼎”并举二苏与三孔,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就蕴含了对几人的赞美,同时“分鼎”还呼应了苏轼诗中的“自君兄弟还,鼎立知有补”[5],不仅是形容几人如日月联璧、星辰珠玑般才华并美,更有对兄弟情深的认同与赞赏。接下来的两联就承接了第一联的语义,“飞腾”是才华的证明,之前经历的仕途上的不顺(如乌台诗案)则以“远屏”一笔带过;来自《诗经》与《礼记》的禽鸟典故的运用则喻示了兄弟之间的深情与紧密的联系。然后又以“俱来集台省”点题“馆中故事”并引出下文的叙述。后八联则铺陈描写,指出时“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时平少犴狱,地禁绝蛙黾”,畅想“当时群玉府,人物殊秀整”的盛况,以文会友,宴饮品茗。最后两联抑己扬人,直言想要恢复“太平象”,“复古”重现文化盛世的希望在于“公等”,而谦虚地称自己为“贱子”,只希望与诸公同食汤饼。   从中可以看出,在黄庭坚写这首诗唱和并赞美苏轼等人的时候,他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低的位置。在最后一联中,与黄庭坚本人(“贱子”)相匹配的是“托后车”和“汤饼”。“托后车”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任渊在注解此诗时也引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点明了此意[6]。那么与此相对应,“汤饼”也应该具有与“托后车”相近的意义,在自谦之外也不能不合全诗气韵。   三、“汤饼”的传统意义   在古代中国,“汤饼”的食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名称。[7]《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8]《初学记》卷二六引晋束皙《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9]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10]根据以上这些材料可以描述出汤饼大致的特点,即是指的是以水煮的、供热食的面食(主食)。   关于汤饼最著名的典故当属《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b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11]   在黄庭坚之前,早有人以这个典故入诗,如“平叔正堪汤饼试,风流不合问年颜”[12]。黄庭坚以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