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方案汇报.ppt

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方案汇报.ppt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方案汇报

从历史看成都 (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在国家发展战略棋盘上走好成都的棋子,明确自身定位,建立成都区域职能,寻求更好途径,带动四川全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施成都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配置增量土地,协调各区县发展,平衡各方面利益,解决好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与重构。 中心城发展生长因素 中心城发展合力因素 中心城现状发展趋势 郫县方向 3个主导发展因素:高新西区、郫筒城镇、上风上水环境。 城镇大规模发展3个主要限制因素: 水源保护地、国家生态示范区条件要求、都江堰土地灌溉系统。 温江方向 2个主导发展因素: 柳城城镇、上风上水环境。 城镇大规模发展2个主要限制因素: 国家生态示范区条件要求、都江堰土地灌溉系统。 东升—华阳方向 4个主导发展因素: 东升及华阳城镇、交通及物流、下风下水环境、多样性土地使用特征。 城镇大规模发展2个主要限制因素: 机场与交通线路对用地的分隔与特殊要求。 龙泉驿方向 3个主导发展因素: 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及物流、下风下水环境。 目前城镇规模发展除去供水条件外,其他关键制约因素不存在。 新都—清白江方向 2个主导发展因素:交通及物流、工业基础。 城镇大规模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上风向 中心城区 2个主导发展因素: 城市继续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大规模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环境质量、交通支撑 比较方案一 “三心两翼”布局 (三)第一轮方案布局比较 比较方案二 “一主四辅,组团”布局 比较方案三 “南北带状”布局 比较方案四 “一主六片分散”布局 (三)第二轮方案布局分析——远景概念规划设想 在市域更大范围分析(12390平方公里)内,分析都市区远景发展概念,体现成都在成都平原城镇群中的重要辐射作用。 突出成—德—绵,成—眉—乐城市带,在主城区形成南北轴线重点发展,东西轴线辅助发展的大态势。 在严格保护好温郫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控制 3+1 生态绿色通道。 都市区远景理想状态下从土地资源方面可提供1500平方公里左右用地 (四)第三轮方案布局 都市区布局轴线分析 主城区布局形态分析 主城区布局结构分析 主城区布局发展策略 都市区总体布局再构思 第一轮方案 第二轮方案 都市区发展轴线定位 历史轴—古蜀人从河谷走进平原之路、岷江流入长江之径、川西冲积平原之纹理、地势大观之走向。 发展轴—开阔之景、交通之便、龙泉之脉 历史轴—由成灌高速、成灌公路、蜀都大道、光华大道、成渝公路、成龙公路、 成渝高速等组成,西部以郫筒、柳城为界,从绕城高速西侧适度向西分进;东部沿龙泉山向南北展开。 北翼发展轴—主要由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蜀龙大道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新都、青白江、金堂、广汉方向发展。 南翼发展轴—主要由成乐高速公路、川藏公路、成昆铁路、大件路、人民南延长线、成仁公路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和南部开阔低丘,向华阳、东升、新津、彭山方向推进。 成都中心城 中心城圆 型 均 衡布局形态 都市区 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 成德绵区域 带状组团布局形态 都市区布局形态分析 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改变和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是解决城市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应该进行大手笔、带有一定“痛苦性”的结构调整,从政府导向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切实树立近期城市向东和向南的大规模发展的思想,远期将城市同心圆结构向带型逐步演化,南北展开,分期进行。 发展策略:构建两轴、西控分进、南北展开、重心东移,中心疏散,轮齿发展,传承带动,形成非均衡齿轮用地布局形态。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五)第三轮方案主城区空间布局要点 追求都市区整体发展效益,各区县局部利益服从都市区发展整体利益。 以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物流主导方向、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和特色职能发展要求修正与调整主城区重点发展方向,确定各组团用地规模。 按各组团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开发模式、实施长期规划引导,采用非均衡建设管理手段,逐步形成高密度建设区、中低密度建设区、低密度建设的区分密度控制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 成都都市区功能布局 温江 高新产业/居住/教育/旅游 郫县 居住/教育/高新产业/旅游 新型工业/物流/居住 双流 公共服务/居住/高新产业 华阳 新型工业/公共服务/居住 龙泉 新型工业/物流/居住/ 旅游 新都 工业/居住 清白江 居住/公共服务/旅游/历史名城 成都中心城 规划2020年成都主城区建设用地汇总表 0 12 20.5 3 5 0 4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