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针灸治疗常见急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针灸治疗常见急症.ppt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 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 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 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 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 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 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 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 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 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 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 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 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 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项目来源 * 隔物灸法适应于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 * (1)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 (2)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冷痛,痛及腰骶, 得热则舒,有时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者出现面色苍白、肢冷汗出、昏厥。经量少,色紫黯有块。苔白,脉细或沉紧。 (3)B超、妇科检查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根据症状在证候中的权重赋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评分,分出轻、中、重三级,治疗中根据轻、中、重的不同程度,确定相应的灸量(艾炷大小及壮数)。因此,隔物灸对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痛经均可治疗。 * (1)经检查证实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狭窄、子宫肿瘤等所致的痛经。 (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中医辩证属气滞血瘀、肝郁湿热、肝肾亏损等证型。 (4)不适应本疗法者(发热者、身体震颤者等)。 * 器械的准备 ①电子天平用来测定艾炷重量,使之规范统一。 ②施灸所需物品:治疗盘、大弯盘、玻璃盘、大号镊子、艾绒、艾柱模具、火柴、酒精灯、线香、姜、盐、切姜板、三棱针、刀、小勺、治疗孔巾等。 * 取穴及操作方法:神阙穴艾炷隔盐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 灸量:选用大艾炷,根据痛经程度(症状评分)确定壮数,轻者用4壮,中度用6壮,重者用8壮。 施灸物品备制:统一制作大号艾炷(底直径约2cm;高约2.5cm,重约每壮1.5g;);盐料选用纯净干燥精细食盐;鲜姜片统一切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10个孔。 * 操作步骤: 病人仰卧,取神阙、关元穴;将备用食盐填于神阙穴中,使之与脐平,上置鲜姜片和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 然后再将备制好的鲜姜片放在关元穴处,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 在施灸时,若患者感觉灼热,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减轻灼热感,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切勿烫伤。 在施灸时,若灸壮数较多时,姜片有可能变干变薄,此时应更换姜片。 * 隔物灸法共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月经周期), 第一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治疗3天; 第二、三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次,6天为一个疗程; 若经第一个疗程治疗后不再疼痛属于巩固治疗,第二、三个疗程仍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次,6天为一个疗程。 * (1)取穴要统一、准确(神阙、关元),按照《腧穴学》要求取穴。 (2) 统一艾炷规格及灸量:统一制作大艾炷,每壮重量约1.5g,底直径约2cm,高约2.5cm;根据痛经程度(症状评分)确定壮数,轻者用4壮,中度用6壮,重者用8壮。 (3)统一姜片规格:将鲜姜统一切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10个孔。 (4)统一用线香点燃艾炷,以免用火柴烧伤。 (5)严格掌握统一规范的操作步骤。 (6)掌握统一的治疗时间及疗程。 * (1)对于初诊患者应注意观察,防止出现“晕灸”现象。 (2)在施灸时,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施灸部位的温度、掌握灸量,以防止灸伤。 (3)在治疗时,要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嘱咐其不要任意变动体位,以防艾炷脱落烧伤皮肤或烧损衣物。 (4)在施灸时,医生应小心更换艾炷,以防艾火烧伤皮肤或烧损衣物。 * 谨慎操作,防止烧伤皮肤或烧损衣物。 * 痛经:关元 三阴交 地机 十七椎 晕厥:水沟??百会??内关 合谷 抽搐:水沟??大椎??筋缩??合谷??太冲??阳陵泉 胃痛: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 内关 公孙 腹痛: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 胆绞痛:中脘??胆俞 日月??阳陵泉??胆囊穴 头痛: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